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9

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离骚》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解说: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师: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

生:屈原。

师: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屈原的《离骚》,来感受伟大诗人屈原的理想和抱负。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了解屈原及《离骚》;品味诗的语言;把握诗的感情;)

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屈原,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简单介绍。

生: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最早的大诗人,他的作品《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师:不错,下面咱们一起看一下。(多媒体展示屈原生平及其创作作品)

1、屈原生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所谓圣君贤相,所谓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决民生疾苦问题,能否致民于康乐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形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3、《离骚》:

《离骚》是《楚辞》篇名,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师:课下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先找几位同学读一读,

生1:长太息以掩涕兮,……固前圣之所厚。

师:读的很流畅。但是语速太快,注意放慢语速,把握节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再找位同学读下面的。

生2:悔相道之不察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好,不错。下面我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把握语调和感情节奏。

(舒缓,自足地读,对“兮”字的处理总体要适当拉长,读出那种回环往复而又感慨万千的语气)

师: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有特色?

生:“兮”。

师:那“兮”是个什么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些词?

生: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

师:下面带着对“兮”字的理解再读课文,也不妨去掉“兮”字试试。

(同学们都摇头晃脑的读了起来。)

师:你们从“兮”字中读出了什么?下面小组交流。

(几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试着去掉“兮”字读文章,就像话讲到一半,嘴巴却僵住,由于意识的强制性,硬生生地把“兮”字咽下去,肚子里却憋了好大的一团气,不知不觉中“兮”字又被重新读出,有一种一吐为快的舒畅感。

生2:以前读古文,只觉的很生涩,和不好读,可是这篇文章读起来却很通顺,尤其是句末这个“兮”字,读这篇文章觉得不是自己在读,而是很自然地觉的自己就是作者,在表达决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志气。

生3:“兮”反复使用,是不是使文章有了一种类似押韵的形式,更富有节奏感?(师肯定)

生4:在“兮”字的表达下,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生5:“兮”字会让你不知不觉融入作者的那种思想中去,读这篇文章,总体上要用缓慢的语速,要读地抑扬顿挫一些,给人以无尽地感叹和思考。“宁溘死以流亡兮……固前圣之所厚。”(该生读,获得掌声)

生6:在“兮”字的抑扬顿挫的叹息声中,我们能领略到诗人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追求真理,坚强不屈。

生7:可我觉的“兮”字也流露着作者的一种无奈与惆怅。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兮”字使文章通顺,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每句中都有一“兮”字,使诗歌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韵味,充分流露了作者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对现实的无奈却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感情。下面带着对“兮”字的进一步理解,再来诵读全文,体会作者屈原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情绪高昂,大声诵读,独立自足的沉浸在审美境界里。)

师:下面咱再找位同学读读。

生1: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师:很好。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追求一种理想。

师:追求什么理想呢?

生:追求真理,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

师:(明确)总的理想是希望楚王能任用贤能,楚国能繁荣富强。具体表现:

1、热爱祖国、忧国忧民。

2、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不同流合污。

3、加强自身修养,追求美好的品德。

师:下面同学们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追寻理想的句子。

(生读课文。)

师:好,下课。下节课我们一起朗诵体味《离骚》中表现屈原追寻理想的句子。

【总结与反思】

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读得兴味盎然,学生从诵读中得到的更为直接和深刻,诵读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设计说明】

诵读这种方法有着古老的历史,在古代,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担当着传授知识的重任。由于“言语的声音形态对于表现主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性,因此诵读出作品的声音形态,玩味、揣摩语调和节奏,可以直接把握主体的情感、思想。而且这种把握是创造性的“对话”,符合现代阅读理论。“对话”的本质决定了诵读在教学中是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形式,也是内容。

《离骚》共26句,句句中都有“兮”,各种意兴和人生况味尽在“兮”中。读出了“兮”字的语气、语调也就读懂了文章。因此,它具备了研读诵读问题的典型情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学习生活
爱就像阳光
6年中考满分作文:我理想中的农村生活
6年中考满分作文: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语文的韵味
6年中考满分作文:挫折着,美丽着
6年中考满分作文:挫折四问
6年中考满分作文:门其实开着
6年中考满分作文:门其实开着
阳光--生命的源泉
阳光总在风雨后
把握机遇
善待顺境挑战逆境
缕缕阳光如希望
6年中考满分作文:爸爸的选择
C10细骨料砼砌石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施工规范有哪些重要性
竖直角三丝法
堤防除险加固技术进展
ANSYS软件在水电站弧形闸门设计中的应用
长江堤防深层搅拌水泥土防渗墙设计指标探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式在农村污水处
我国缺水风险分布状况及其对策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性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排名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若干问题
堤防除险加固实用技术
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河整治方案
《北京的春节》 重点探究
《北京的春节》 字意梳理
《北京的春节》 作家作品及背景
《北京的春节》 习题巩固
《藏戏》重点字词梳理
《藏戏》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北京的春节》 考点衔接
《北京的春节》 趣闻故事
《藏戏》重点字词的意思
《北京的春节》 整体感知
《北京的春节》 字词梳理
《北京的春节》 美文1
《北京的春节》 考点衔接
《北京的春节》同步作文 范文
《藏戏》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