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应释为“退”
翻新时间:2023-08-06
“却”应释为“退”
现行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却与小姑别”之句,课文下面注释为“回头再同小姑告别”,我认为其中的“却”释为“回头”欠妥,在这里应释为“退”。
首先,从词义看,“却”在古汉语中释为“退”或“使退”这一意思较为常见,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第376页就选收《孔雀东南飞》,对“却与小姑别”之“却”注释为“退”。另外高中语文第六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却坐促弦弦转急”之句,课文注释“却”为“退”;高中语文第四册苏洵的《六国论》中有“李牧连却之”句,这里的“却”应释为“使退”。现化汉语中有双音词“退却”,也是古汉语中这一义项的沿用。而课本将“却”释为“回头”,查《现代汉语词典》,“回头”有三个义项:
①“把头转向后方”;
②“悔悟,改邪归正”;
③“少等一会儿”。在这种特定语境中,义项②③显然不妥,而义项①也不合适,这可从礼仪角度进行分析。文中多次提到刘兰芝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如“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如此懂礼的人,不可能在跟婆婆谈话时,就在堂中把头转向后方同小姑说话,并且“泪落连珠子”。再者刘兰芝跟婆婆在堂中谈话时,小姑不可能在现场。从文中特定的语境看,刘兰芝应是同婆婆谈完话后从堂中慢慢倒退而下,再到小姑房中告别,这才符合刘兰芝知书达理的性格,更符合这特定的语境。
其次,从本段层次安排和文气贯通的角度看,本段共叙述三件事,一是“上堂拜阿母”,二是“却与小姑别”,三为“出门登车去”。可见诗歌的行文思路是根据刘兰芝做这三件事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的:“上堂”──“却”(退下)──“出门”。在这种语境中把“却”释为“退”或“退下”不仅合乎情理,且文气贯通。而将“却”释为“回头”不仅语意生硬,且文气不畅。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论电话与写信
- 如何有效沟通
- 只要你健康
- 我还记得那个万圣节
- 向农民致敬
- 书本是我的好朋友
- 为了自己好
- 怎样与人友好相处
- 你可以选择
- 生活另一面
- 钱可以买到幸福吗?
- 奥运的英语作文
- 母亲的眼睛(My Mothers Eyes)
- 巨大的水果蛋糕
- 信仰的力量
- 植物净化工艺的现状及展望
- 千场万户畜禽清洁生产行动
- 机械加工废水的概念及其来源
- 电絮凝法处理油田机械污水
- 新型环保节能混烧石灰竖窑专家技术
- 替代电镀的清洁技术
- 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要点
- 紧固件电镀业的清洁生产
- 生物去除法处理机械废液重金属离子
- 印染清洁生产及特点
- 家具制造业清洁生产技术
- 试论建筑给排水的环保节能分析
- 环保金属镁冶金生产技术
- 在水污染控制中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
- 浅谈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七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四
-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七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六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五
- 《美丽的小路》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七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四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八
-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四
- 《荷叶圆圆》教学导入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