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第一部分简练淡雅的语言,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2、掌握部分重要文言词句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重点】

品读简练淡雅的语言。

【教学难点】

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显示王羲之《兰亭序帖卷》,让学生欣赏。

2、略作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帖卷上的字一个个写得遒劲刚健、清秀飘逸,书法之妙,历来备受推崇。

3、导入新课:

王羲之不但精于书法,而且富于文才。前人评论他的文章说:“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大家看到的这篇书法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又名《〈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兴之所至,创作而成的。《〈兰亭集〉序》既是佳作,又是名帖,可谓文、书双绝,相得益彰,千古传诵。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正是这么一篇传世美文。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读题目,明确体裁

1、请学生找出点明文章体裁的字眼:序。

明确: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2、请学生听一遍录音范读,注意正音,并且体会这篇序言的抒情性特点。

三、品读第一部分的语言,领略语言营构的意境

1、简介前人的评论,引起品读语言的兴趣:

⑴ 投影显示古人评论一则,老师对其中的疑难字词略作解释。

多媒体显示:

“其笔意疏旷淡宕,渐近自然,如云气空濛,往来纸上。后来惟陶靖节文庶几近之,余远不及也。”

⑵ 投影显示现代评论。

多媒体显示:

“语句简洁流畅,朴素自然,宛如一曲清溪,淙淙作响,流传至今。”

⑶ 引导学生明确这两则评论所极力推崇的是文章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找出序言中最能体现其语言风格、抒情色彩最浓厚的一段(第①段)。

2、简要讨论第①段中部分重点词句的意义或用法,扫除语言障碍:

投影显示三组题目,老师略作点拔,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多媒体显示:

1、请根据语言环境解释下面三个多义词的意义。

⑴ 修: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寿命长)

⑵ 觞:

A、引以为流觞曲水(酒杯)

B、一觞一咏(饮酒)

⑶ 盛: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热闹)

B、俯察品类之盛(繁多)

2、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词义。

⑴ 少长咸集(少:年龄小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形→名)

⑵ 游目骋怀(奔驰→使……奔驰,使……开阔)

⑶ 流觞曲水(流动→使……流动)

(⑵⑶皆为使动用法)

3、根据上下文,补出下面两个句子省略了的成分并翻译。

⑴ 映带(于亭之)左右

(辉映环绕在兰亭的四周)

⑵ 引(清流激湍)以为流觞(之)曲水

(疏引〈清澈湍急的水流〉来作为飘流酒杯〈的〉环曲水渠)

3、品读语言,领悟意境:

⑴ 诵读第①段,了解内容要点,初步品味:

请一位学生诵读第①段,其他学生边聆听边默读,然后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A、第①段叙述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

B、用心品味语言,挑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话,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提问一位学生回答A小题。

板书:

兰亭盛会之乐

提问两位学生回答B小题。

老师简略评价,肯定学生们的领悟,提出调动联想和想象深入品读语言的要求。

⑵ 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语言:

① 品读直接抒情句,领悟抒情的力度:

A、请学生找出第①段中直接抒发兰亭盛会快乐之情的一个句子。

(信可乐也。)

B、引导学生理解句中副词“信”的意义及其强调作用。

C、请学生翻译整句话,感悟其感叹语气。

D、引导学生小结:使用了强调副词“信”,又加上感叹语气,使快乐之情的分量显得尤其重,抒情力度显得更加强。

② 品读盛会第一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A、引导学生抓住“贤”字,理解与会人士的才能风范。

B、引导学生抓住“群贤”、“少长”两词及“毕”、“咸”两字想象贤才俱至、知音相聚的快乐场面,感受其热烈气氛。

板书: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③ 品读盛会第二乐:

山岭林竹,清流激湍:

A、请学生找出描写会场周围自然环境的句子,理清其中所写的景物。

B、引导学生品读有关山景的描写。

品读关键词“崇”、“峻”、“茂”、“修”,大胆想象山岭的险峻、密林的青葱、修竹的摇曳,用心感受整个山岭富有动感的生命力。

(投影展示兰亭外竹林图片。)

C、引导学生品读有关水景的描写:

品读关键词“清”、“激”、“映”,大胆想象兰亭四周波光倒影变幻出的美景,用心感受清静幽雅的意境。

(投影展示山清水秀的兰亭图片。)

板书:

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④ 品读盛会第三乐: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A、请学生找出描写群贤们活动的语句,结合注释理解。

B、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群贤水边饮酒吟诗的高雅活动。

C、请学生找出作者身处其中的感叹。

D、引导学生抓住“足以”二字,领悟群贤们非常满足的感受。

(投影展示“曲水流觞”图片。)

板书: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⑤ 品读盛会第四乐: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请学生描述此时使人心情更加舒畅的天气,感受这句描写营造的氛围。

板书: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⑥ 品读盛会第五乐:

仰观俯察,极视听之娱:

A、引导学生品读名士们俯仰之间所看到的大自然美景。

B、引导学生抓住“极”字来领略作者“极视听之娱”的感受。

C、引导学生想象群贤们耳边的天籁,探访如梦似幻的人间仙境。

板书:

仰观俯察,极视听之娱。

4、朗读并小结语言特点:

⑴ 请全班同学诵读第①段,再次体会语言的韵味,领悟意境。

先全班齐声诵读一遍,后自由诵读三分钟。

⑵ 请学生小结第①段的语言特点,老师略作点拨。

板书:

语言简练淡雅

⑶ 要求学生当堂朗读成诵,试背第①段。

四、布置作业

课后熟读第①段至能流利地背诵下来,完成课本P21练习二。

【板书设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兰亭盛会之乐 语言简练淡雅

【教学后记】

作为一节教研项目公开课,本节课能扣紧品读语言这一教研课题,设定重点和难点,把语言品味放在中心位置,点面结合地引导学生赏析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领悟意境和情味。学生如临其境,而听课老师也感觉到新。

不足之处有三:

1、把修禊事之乐分为五乐,过细。分叙事感悟两层即可。

2、学生读得不足。应让学生反复诵读佳句,领悟更多。

3、学生说得不够。老师略作点拔后,可放权让学生多想多说,互相比较谁说得更好。

今后努力方向:师精讲生多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龙湾海滨
五彩缤纷的初春
生活中的小镜头
未来的世界
难忘的一件事
我生病了
我爱故乡的桔子树
我登上了长城
玩大力士游戏
读《奇迹》有感
坚持就是胜利(读后感)
我懂得了感恩
假期里干的一件事
我学会了包饺子
外婆的爱
中北房地产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必要性分析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试论市场营销从广告导向到公关导向的转变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工作创新
试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
多元智能理论与市场营销教学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
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关系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主流文化的僭越与消融
浅谈市场营销理论在银行产品中的运用
分析建筑艺术与艺术修养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与发展前景
论当前如何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母鸡》教学案例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颐和园》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母鸡》一课想到的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