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赤壁赋》课文导读

《赤壁赋》课文导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0

《赤壁赋》课文导读

赋是介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汉代赋已经成为独立的文体,叫辞赋,六朝时有四六俳偶句式的骈赋,唐代有格律严谨的律赋。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文赋。文赋的句式参差,用散文的句法代替骈文句法,押韵也比较自由。

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造力,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流走,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文章作于贬职黄州其间。通过月夜泛舟的情景描绘和主客间的对话描写,表达了矛盾痛苦而又仍然旷达开朗的复杂心情。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多么静谧,多么辽阔,多么皎洁,简直是诗画的统一,足以供人赏心悦目,作者也确乎陶醉其中,以致感到进入了“羽化而登仙”的境界,于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也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一段,正面写了一个“乐”字,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基调。

第二段,紧承上文,写作者饮酒放歌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而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以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下泪。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引出对历史人物兴亡的凭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说明人生的短暂和渺小,生命的不可捉摸和无法把握,从而陷入了迷惘和惆怅中,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以上两段写“悲”。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并从心理平衡的角度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合理解释,这种解释又非消极遁世,仍有其积极意义。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情怀。哲理的思辨闪耀着澄明的诗的光辉。这一段又由“悲”转“乐”。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客喜而笑”的“喜”和“笑”,与前文“饮酒乐甚”的“乐”,以及“怨”、“慕”、“泣”、“诉”、“愀然”、“哀”、“羡”等描写感情变化的词语联属一气。这是全文情感发展的线索,直贯全篇。以下的描写与“饮酒乐甚”句相辉映,而最后两句尽现“适”字之趣。

这篇文赋,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点,采用主客对话的形式,行文之中常用排比和对偶。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大量使用散句,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韵散巧妙结合,极富声韵之美。全文波澜起伏,由喜而悲,转悲为喜,但始终喜中含悲,悲中见喜,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选班长
夸夸我们的闫老师
又能喷火又能喷水的龙
难忘的“教室春游”
《第三个小板凳》读后感
我的小书包
回忆童年
特殊的考试读后感
庆祝六一
我们冒雨春游去
微笑的价值
自我介绍
我家的菜园子
未来的我
我的妈妈
我国上市公司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思考(1)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研究(1)
减少审计风险的出路何在(1)
有关如何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1)
关于流动资产盘点结果会计处理的思考(1)
激活审计机关人力资源浅探(1)
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探讨(1)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对纳税调整的影响(1)
政务公开与审计公告(1)
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1)
探讨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1)
管理会计的新阶段——战略管理会计(1)
浅谈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1)
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会计网络化(1)
小议注册会计师审计失真的成因与对策(1)
《雷雨》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八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六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日月潭》第二课时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九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五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