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墨于前,显豁于后──《游褒禅山记》照应句探微
翻新时间:2023-08-06
藏墨于前,显豁于后──《游褒禅山记》照应句探微
大凡优秀之文,为使全篇前后统一,血脉贯通,无不重视呼应这种艺术组合技巧的使用。《游褒禅山记》就是一篇前伏后绾、照应周全的范例。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体议论文。一二自然段记游,三四自然段说理,记游只是个引子,是议论说理的铺垫,议论则以记游为依托,点出了记游之旨,是记游的升华。记游部分与说理部分前后照应,紧密结合,相映生辉。全文五个段落,前四段中,第一段与第四段遥相呼应,第二段与第三段更是呼应紧密,照应周全。
第一段与第四段的照应: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联想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从而得出治学“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缺了第一段的这些记叙则不知第四段议论的来龙,少了第四段的议论则不知第一段有关仆碑及碑文记叙的去脉,因了前叙后议语句的紧密呼应,使文章逻辑严密,构思严谨。
第二段与第三段的照应: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窈然”,“好游者不能穷也”,与第三段三四句“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的议论紧密呼应。第二段“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与第三段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遥相呼应;第二段“而吾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与第三段“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两相呼应。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前面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心得体会,也时时紧扣游山的经历。藏墨于前,显豁于后,前呼后应,丝丝相扣,层次分明。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结出尽吾志而无悔的道理,既是游山之得,又是治学之理,更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
全文借游山之事说理,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呼后应,行文严谨,浑然一体。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老人的一天
- 第一次发言
- 爱的旋律
- 我想拥有快乐的童年
- 新学期
- 麻雀之死
- 车,还是车
- 失去自由和被他人背叛?
- 感动
- 校园的早晨
- 小径见真情
- 春雨
- 雕刻心中的天使
- 请不要玷污了纯真的童心
- 美丽的风信子
- 关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 试论社区建立高校预备党员义工服务站的探索与实践
- 试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 简析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法的改革
-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浅谈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
- 浅论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思考
- 浅谈《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关于高等教育人才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关于高校第二课堂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探析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关系研究
- 试论如何实现校园网络的德育功能
- 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选择与分析
- 关于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大学生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 《不求甚解》备课资料
- 读书──健康成长的阳光和雨露
- 培根小传
- 《短文两篇》课文赏析
- “强作解人”与“不求甚解”
- 感慨与敬仰──读张帆著邓拓评传
- “好读书,不求甚解”
- 魂断燕山巨星落──记邓拓最后的岁月
- 怎样写读后感
- 关于《燕山夜话》的说明
- 弗兰西斯·培根谈读书
- 邓拓简介
- 邓拓自杀的前前后后
-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