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学会反思──听“游褒禅山记”有感

学会反思──听“游褒禅山记”有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8

学会反思──听“游褒禅山记”有感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话我信。《游褒禅山记》在高中学过;读大学时,老师讲过;当校长后,先后听过几个老师在示范课上讲这篇课文,每次学习、听讲都有收获。

今年9月28日我和高中部的不少老师一起,听黄维栋老师的汇报课,也是这篇课文。这节课,正像刘传生老师评论的:老师将学生带进了画不醉人心先醉的情景引导之中,配上教师的真情解说,聆听教师忘情的范读如诗如歌的行吟,我们折服于这位教师深沉的教学底蕴。不说一个“叹”字牵动全局,也只说一个“其”字引人入味,就是一句无数风光在险风的拓展,就让我们对面前的这位新加盟教师刮目而视:教师,让他的多知广识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教师,就是人们灵魂的工程师!

听课后,我思考的不是刘传生老师的感叹,而是文中的哲理。有人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这话我更信。宋诗是想出来的,产生了大量的哲理诗,宋文何尝不是想出来的!宋文中的哲理,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篇课文,作者借游山告诫后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深思慎取,严谨的学风,古人为我们树立榜样。

作者更是借游山,向我们说出了他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也就是“归因”方法。王安石说,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这段议论,意义深刻,既说出了不怕艰难,勇往直前,领略险峰上的无限风光的人生态度。也说出了“尽吾志而无悔”改革决心。

王安石把游山(准确说是游洞)的成功归为四个条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缺一不可,四,当然还有难度:“险以远,则至者少”。但是他最强调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吾志而无悔”。

王安石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归因方法,一个人做事的成功和失败,怎样的归因才有意义?一般归因可以是任务的难度,可以是客观的条件,可以是个人的能力,可以是努力的情况(四归因)。

归因到任务的难度,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电影里“国军”打了败仗,将领对蒋介石说,“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他们的错误是把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失去自信。归因到客观条件,不是积极的态度,因为人改变客观较难,产生“等靠要”的心理,而改变自己容易做到。归因到个人能力,往往产生悲观情绪,觉得自己不行,因为能力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提高的。只有归因到自己的努力程度,才是积极的。因为努力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努力去做。

期中考试结束了,同学、老师都在分析半个学期教与学的得失,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树立正确的归因方法,很有必要。我欣赏朱俊元班上的班训“多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圣诞树的传说
猪笼草
去延安旅游
难忘的假日游
My Family(我的家庭)
阿姨,你真美!
后悔的一件事
目光
可敬可爱的外公
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
友谊之泪
黑夜里的白天
大树的自述
未来的书包
浅谈跨区分销企业的费用预算与控制(1)
企业应收账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对策(1)
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货币时间价值与投资决策(1)
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1)
企业并购中的品牌整合策略(1)
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评价制度(1)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1)
论ST公司的财务关注域及分析框架的构建(1)
旅游饭店财务风险及管理对策探析
浅议如何完善村级财务管理(1)
交通管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浅议(1)
强化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问题的探讨
财务监督弱化及其对策探究
绿色财务管理的产业组织行为分析
《鸟的天堂》说课设计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10
《雅鲁藏布大峡谷》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鸟的天堂》说课设计1
《鸟的天堂》课文简说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1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9第一课时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9第二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雅鲁藏布大峡谷》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雅鲁藏布大峡谷》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