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北京大学之父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点翰林、授编修。1898年,弃官从教,初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均曾被推为总理。1904年组织光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7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心理学、美术史等。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不久,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再赴德、法等国学习和考察。1915年与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与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提倡勤工俭学。1916年回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1年,法国里昂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他文学、法学博士荣誉学位。在1924、1926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入选中央监察委员会。1927年,除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中央特别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监察院长、代理司法部长等职外,并倡议成立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被任为大学院院长。1928年辞去各行政职务,专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还兼任交通大学、中法大学、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杭州艺专)等多所高等学校校长、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理事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1932年,同宋庆龄、杨杏佛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被推为副主席。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1938年,被推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名誉主席。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倡导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蔡元培的教育实践多在高等教育方面。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他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简课程,力主自学,校内实行学生自治,教授治校。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蔡元培也很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他在北京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主要是:
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
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种树
- 动物叫
- 小伞兵
- 丁丁写字
- 橘子
- 雷公公
- 春雨
- 甜橘子
- 春雨姑娘
- 关水龙头
- 不要乱扔垃圾
- 捉迷(mí)藏(cáng)
- 玩游戏
- 校园,校园我爱你
- 搞卫生
- 议《李双双》小说与电影的改编
- 论冯小宁作品的浪漫民族主义情怀
- 从多模态话语角度对中国电影海报的历时分析
- 中国电影新势力与电影可持续发展
- 对电影数字特技的思考和认识
- 成长电影的不同建构
- 分析影视音乐对音乐表演能力的适用性
- 分析数字电影特技的艺术魅力
- 对为推动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探索
-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 话语媒体的先行者——凤凰卫视
- 对影视制片管制的思考
- 电视剧《蜗居》的接受美学解读
- 浅谈电影数字特技设计思维
- 浅谈无声电影时代的电影音乐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鸟的天堂》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案
- 《草原》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翠鸟》教案
- 《匆匆》教案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泉水》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落花生》教案
-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