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不曾预约的精彩──《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

不曾预约的精彩──《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1

不曾预约的精彩──《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案例

一、过程描述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调动多种手段,进行了大量精彩纷呈的肖像描写,成就了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群芳谱”。教材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着力刻画了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人物,在学生对三个人物的外在形象、内在性格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为女性,同为很美的女性,王熙凤和林黛玉的美有无差异?”学生纷纷发言。

有学生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少女的美,王熙凤的美是一种少妇的美。

有学生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内敛的美,王熙凤的美是一种张扬的美。

有学生说,王熙凤的美是一种庸俗的美,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灵气的美。

有学生说,王熙凤美在外貌,林黛玉美在气质,确切的说林黛玉是“美丽”,而王熙凤是“漂亮”。

以上回答都赢得了其他同学的赞同,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又有学生说,王熙凤是一种华丽的美,林黛玉是一种朴素的美。

话音未落,不少学生交头接耳:文中似乎没写林黛玉的衣着打扮?她会穿怎样的衣服呢?稍作思考,我决定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我对学生说:“正如同学们的发现,文中确实没写林黛玉的衣着打扮,但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她当时会穿什么样的服装呢?”一阵唧唧喳喳后,很多学生主动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有学生说,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能娶到贾家之小姐,想必林家也应是大户人家。作为林家唯一的爱女,第一次远赴外婆家,林黛玉应该是精心打扮过的。(一个非常喜欢《红楼梦》的同学竟搬出了一部120回《红楼梦》,找出第二回中的几句话“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到如海已经五世。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来佐证前面的观点)

有学生说,文章开头写林黛玉在家时,常听得母亲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可见,以林黛玉这种自尊、心细如发的性格,当然不会在给人第一印象的衣着上随意为之。

有学生说,在元春省亲后,命姊妹及宝玉等进大观圆居住,林黛玉挑选了有千百竿翠竹遮拦的潇湘馆。竹子包含着“孤高独立、不合流俗”的意韵,林黛玉的性情也可见一斑,而且从整部《红楼梦》看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孤高独立、不合流俗的女子。因此林黛玉的衣饰应该是淡而不俗、清丽高雅。

由上又有学生得出结论:黛玉的衣料质地很好,色泽淡雅,如白色为底色,上有细细的淡蓝色小花。款式应是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与王熙凤那种珠光宝气的衣饰有着天壤之别。至此,问题似乎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忽有一生举手发问:“那文章为什么对王熙凤的着装描写如此细致,而对黛玉的着装一字不提呢?而且好象整部红楼梦也未对此加以细细描写,只偶尔用一二笔带过。”顿时,课堂又掀起了另一个高潮。

有学生说,黛玉“寄人篱下”,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态进入贾府,对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方式出场的王熙凤当然会格外关注,而且王熙凤的艳丽华贵的衣着本身也非常夺目。正如刚才的分析黛玉的衣着会是淡而不俗、清丽高雅这既难引起色泽上注意,但也不至于给人留下寒酸的印象。因此文章不提是顺理成章的事。

有学生说,前面有同学讲王熙凤的美是一种庸俗的美,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灵秀的美。我想灵秀的美应主要表现于神情气质,略去衣着打扮不写,更能使读者着眼于她的精神气质。

有学生说,宝黛相会时,双方均有似曾相识之感,常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被视大多数人为封建“叛逆”的贾宝玉的眼中,衣裙装饰,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视而不见。

在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铃声响起。

二、反思与讨论

本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透过王熙凤和林黛玉肖像美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发现黛玉不同凡俗的‘气质美’”,不料中途一学生一句颇有争议的回答,却意外地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回答可谓精彩迭出。“想象一下她当时会穿什么样的服装”看似顺着学生的发言游离了教学目标,实则从另一个更有趣味的角度深入剖析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不曾预约的精彩”。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在备课时固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和学习的要求一些问题或话题,然而在教学中,又有很多问题是无法预设到的,因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见,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当学生的活动游离了教学“预设”时,教学环节的推进必须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特别是当教师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样,我们的教案、我们的教学必将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有时甚至会收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教学的预设已经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主流,教学过程出现了一问一答的流弊。要克服这种流弊,教师要努力要创设“主问题”背景,提出的问题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我问:“假如你是晋武帝,看了这份“陈情表”后,你准奏不?”在《边城》的教学中,我问:“边城中的人性人情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在《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中,我问:“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大问题”不是大而无当,而是提纲挈领,它能帮助教师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又给学生充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去“化整为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悟来填充课堂的空白。最后可由教师从整体上点评一下,学生收到“零存整取”的效果,加深对课文的整体印象。

因此,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鸭子的历险
“抢”手机
0
未来的家乡
一个会变的他
胖子学校
喜见白鹭
读《红岩》有感
球迷爸爸
水乡的孩子
给妈妈过生日
“砍”价
运动会一角
展销会
改写《春夜喜雨》
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月工作总结
文学院团总支学生会2010—2011年上学年工作总结
2011-2012第二学年学习部工作总结
大学生支教安全工作总结
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报告
安全工作年终总结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工作总结
县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学生会主席团工作总结与计划
学习部下半学期总结
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
公路工程施工工作总结
学生会女生部工作总结
学生会学研部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
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全过程全体系全内容科研经费审计制度初探
浅议政府审计如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绩效方法探讨
PE行业内部审计研究
论内部审计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分析
关于我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方向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
试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风险与防范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之重点
审计违规行为惩罚制度的困境分析与改进
浅析我市公路行业内审工作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及重点浅析
试论公允价值审计
《雷电颂》教学反思
《雷电颂》教学杂谈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教学设计
意外之问,意外效果──关于“《雷电颂》是否痴人乱语”的探讨
《雷电颂》教学设计
让智慧的火花绽放──《雷电颂》教学后记
《雷电颂》教学新点子
教师引领,不能丢弃的“拐杖”──中学语文《雷电颂》教学反思
什么是关键词语,如何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雷电颂》教学设计
以《雷电颂》课文为例,作修辞方法复习的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有关资料
既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雷电颂》教学反思
《雷电颂》导入语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