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祝福》的对比艺术

作为文学家,鲁迅塑造着人物,更刻画着他们的灵魂;作为思想家,鲁迅提示着病苦,更要引起疗效的注意;作为革命家,鲁迅须听将令,更要不断地发出匕首和投枪!为创造历史末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鲁迅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韧的战斗。《祝福》就是一篇极出色的计封檄文。

《祝福》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把向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礼教痛击的匕首。在那充满“瞒和骗”的年代里,在那横竖只写着“吃人”二字的岁月中,祥林嫂成了人肉筵上的又一道祭品,在人们热情洋溢的祝福声中,在人们十分虔诚的膜拜,天地圣众醉熏熏地预备给鲁镇以无限的祝福的时候,善良勤俭温顺耐劳的祥林嫂十分悲惨地死去了。带着想见儿子的憧憬,带着被丈夫锯开的恐惧,带着倾尽资财捐了那条“千人踏,万人跨”的门槛而终不能赎罪的疑惑,也带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绝望,十分悲惨地死去了。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不难发现,祥林嫂的死因,不是肉体上的痛苦,也不是经济上的贫困,而是那等级森严,“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封建礼教。小说突出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这吃人的主题,做了深刻的剖析。

一、环境与环境的对比

环境是人物赖以生存活动的场景。小说开始便营造了新年的欢乐氛围,那“灰白的沉重的晚云中间”的闪光,那“钝响”的送灶的爆竹。那弥漫村镇的“幽微的火药味”,无不证明着鲁镇喜庆而热闹。而就在这毕毕剥剥的爆竹的“繁响拥抱中”我们还会发现另外的情景。“下午竟下起雪来,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的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这和那欢乐的景象相对照,含着多少凄清阴冷,多少悲凉与死寂!还须提及的是鲁镇的社会环境,“鲁镇永远过新年”,“杀鸡宰鹅,买猪肉,……”“彻夜地煮福礼”,“女人的臂脖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拜的却只限于男人”,四婶这样大户人家的太太都没有的份,就更别说祥林嫂这样的“不干不净”的人了,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妇女的地位以及他们的命运,至于象东西一样被人卖来卖去,抬来抬去那自不必说,尽管你一万个不同意,出格地去反抗,也还得顺从礼教的意志,而且一旦出现别样的“插曲”,那又都是你自己的错。所以祥林嫂丧夫失子之后,再到鲁镇,没有人叫她贺六嫂或阿毛娘,因为他们只承认祥林!同样的称呼,不同的语调,不同的眼神,让人感到捆喉般的窒息。

二、环境与心境的对比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村镇上,天空中,屋室里无一不洋溢着迎新接福的喜悦,而作为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我,却倍感“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这几个“如此”形象地说明了我的心境,对于这封建意味浓厚的习俗,我只能表现出那种无限的痛惜,无限的同情,无限的期待。所以从四叔那寒暄之后便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便大骂新党那一刻起,我便感到了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与这种氛围难以协调。所以,我决计要离开鲁镇,“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而就在那“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却每每所料了起来”的不安中,让我们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看到了天地圣灵的真面目,四叔的大骂,短工的冷漠,天地圣众酒醉的蹒跚,无一不是推祥林嫂入死亡深渊的黑手。至于祥林嫂的心境自不必说,以前祝福是她最忙碌,也最充实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影,人也白胖了许多!而再到鲁镇,她只有清闲的份了,这也不能摸,那也不能碰,也只好看那微雪点点地下,甚至整日闭紧嘴唇……直至她神气舒畅地捐了门槛之后,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把她的梦击得粉碎,从此她“不独怕黑夜,怕黑影……即使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是惴惴的”。就这样由自我满足到急切盼望,再到痛苦绝望的心境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性。

三、人物之间的对比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反映生活,揭示主题。人物关系无疑是展示主题的纽带,《祝福》中的人物虽不多,却有着鲜明的对比,这使得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更加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是主雇与短工的关系,更是“卫道”“离道”的关系,可以偏激一点说,他是杀死祥林嫂的第一刽子手,就是这位老监生在祥林嫂初到鲁镇时,便讨厌她是个寡妇,只是因为女短工向来难雇,加之四婶的迁就,在他皱了眉头之后,才勉强留下了这个比勤快的男人更勤快的祥林嫂,后来呢?便是支持婆家的抢人举动,便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有时连神灵的面子也不给,捐了门槛也不行)拒绝祥林嫂,让她远离祝福,甚至是远离生活,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还有一个人物也可与祥林嫂构成鲜明对比,那便是与她档次相当,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生活条件,还是思想意识都极为相似的柳妈。柳妈是个女善人,对于阿毛的故事也已经厌烦,可就是她发现了人们久已咀嚼成渣滓的“阿毛故事”之外的“伤疤新闻”在她的脸蹙缩得核桃一样的玩味之后,便开导说:“再一强,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把你锯开,分给他们”这无疑让她在想见独生子与害怕被分割之间痛苦挣扎,多么冷酷,多么惨无人道的开导,这不也正说明柳妈是个无意的帮凶吗?不正说明了封建礼教滋养了一大批人来充当他的“护法使者么”?至于听了故事后收敛了笑容的男人,和那些陪出许多眼泪的女人,以及那些特意来的老女人,哪一个不是充当了看客,把别人锥心冷血的痛攫来当做自己无聊的谈资与欣慰的享受,他们比那些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的“鸭”更残忍,他们在有意无意地为封建礼教吃人推波助澜。

四、人物自身的对比

就鲁镇的人们来说,大家仍叫她祥林嫂,“但语调和先前很不相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这一微妙的细节,可以看出大家都只希望她永远属于祥林,从一而终,应该一头撞出个死来,那才符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规矩。而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也正是通过她初到鲁镇,再到鲁镇,临终之前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仅就肖象而言,“五年前的花白头发而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个活物”。简短的白描写出了祥林嫂几经打击,麻木不堪,乞讨无门,随时倒毙的可悲。人到中年,正是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时候,可是这个“模样周正,手脚壮大的……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祥林嫂却成了无家可归,乞讨无门的乞丐那样地苍老,那样地麻木,这一切都是封建礼教惹的祸,也充分说明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鲁四老爷的思想性格也是通过对比来完成的,表面上他知书达理恪守“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准则,可他却偏偏不准人在祝福之际死去,于是便情理难容地大骂“不早不迟,偏偏在这个时候,可见是一谬种。”祥林嫂被抢已经让他家颜面大失,他那样怒不可遏地喊出了“可恶!”但心下里一转便又觉得祥林嫂毕竟是她婆家的人,于是他又说出了“然而!”真真“丢人事小,护教事大”。至于四婶三次喊祥林嫂不要动祭器的话,在语序上的差异可以从侧面反映祥林嫂的心理,也更说明了祥林嫂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剧命运。

总之,《祝福》打破了贯常的叙事方式,巧用倒叙开头,全篇用祝福的欢乐来对比死亡的悲凉,比中套比,比比生辉,把祥林嫂“有价值的人生撕破了给人看”,触目惊心,令人警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夏秋冬
雷锋叔叔,你在那里?
给海军叔叔的信
春到人间
鸳鸯湖
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
致妈妈的一封信
美丽的凤凰山
假如我是一棵大榕树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怀念外公
难忘元宵节
妈妈,谢谢你!
生活中的小实验
OA系统的应用促进政府价值流优化
浅析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要点
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地税财务收支审计中舞弊的防范与检查
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抓住“两个着力点” 深化房地产信贷审计
政务公开与审计公告
基建结算审计方法谈
开展高等级公路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国家审计机关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思路
ACCESS数据库软件在税收审计中的运用
日本中小学计算机教学项目的效益审计
浅议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审计
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
关于计算机审计人才资源管理问题几点思考
《邓稼先》教学反思
臧克家生平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字注音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读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杂谈
闻一多生平简介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后记
让人物引燃激情 用激情燃烧学生──《邓稼先》课堂教学实录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