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祝福》的主题

《祝福》的主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祝福》的主题

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以后,鲁迅要继续将文学革命推向深入,但却始终摆脱不掉独战的悲哀和孤独彷徨状态。因此,从存在主义角度看,我认为本文借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鲁迅先生对人的存在的深切关注和对人生之谜的困惑,也表现出一种孤独绝望的无奈,甚至一种宿命论的色彩。

存在主义哲学大师萨特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萨特看来,人的“自由选择”是毫无支撑点的,我存在,别人也存在;面对着我的自由选择,是他人的自由选择,而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又总是指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于是“他人即是地狱”,处处都有冲突和罪行,步步都有障碍和陷阱,每个人都成了在荒谬而冷酷的处境中的一个痛苦而孤独的人。《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她死了第一个丈夫后,便到鲁镇来,在鲁四老爷家做佣人,付出了繁重的劳动代价,得到的却很少,然而她却“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说明祥林嫂的人生追求,只不过是希望“做稳了奴隶”,这一点本身就带着令人沉痛的悲剧性质。可是,就连这样一点可怜的要求都不能永远地保持下去,相反却迫使她一步步走向灭亡。她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当时的世界不允许她存在。细加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力量的迫害,二是自然力量的摧残。一般人都将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归结到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残酷迫害上,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公平的。社会力量的迫害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一是鲁四老爷,二是祥林嫂的夫家,三是鲁家以柳妈为首的女佣人以及鲁镇上的人们。但是自然力量的摧残却很少有人提及:首先是病灾,祥林嫂的两个丈夫都病死;其次是狼灾,祥林嫂惟一的精神支柱──她的孩子阿毛被狼吃掉。上述这五条线索切断任何一条,祥林嫂都有活下来的可能,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祥林嫂的死都归结到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迫害上。实际上,鲁迅先生就是在借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孤独与绝望的意识,从而也可以看到鲁迅小说中“希望──绝望”相交织的悖论主题和“反抗──绝望”的深层意蕴。

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在他的哲学随笔《西绪弗斯的神话》中认为,西绪弗斯敢于承认自己命运的痛苦与无望,承认现实,由此而对折磨自己的力量产生深深的蔑视,这是一种反抗。它意味着人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反抗是潜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但它既不能震动任何人,也无力改变任何现实。这种反抗的结果是荒诞的,这就是人类的悲剧。鲁迅作为孤独的个体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对黑暗无边的社会现实,常常陷入虚无与绝望之中,然而他并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在虚无与绝望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表现出“绝望的抗战”,这在祥林嫂身上也有所体现:她希望有儿子,可是她的儿子已被夺去了,但她希望死后能看见儿子;她相信死后还要被锯成两半,但又希望没有地狱,不被地狱支配,就去捐了门槛;最后死在鲁镇准备祝福大典之际,表示了她最大的反抗。但这种反抗的结果是荒诞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
一件后悔的事
课余生活乐趣多
课余生活
快乐无处不在
享受读书的乐趣
我的课余生活
我家乡的犁
难忘的"六一"
美丽的湖滨公园
考试感想
快乐无处不在
包饺子的风波
科学城之旅
陈独秀对q
教育平等权研究_宪法论文(1)
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_宪法论文(1)
宪法与部门法关系探讨_宪法论文(1)
功能适当原则与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_宪法论文(1)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手段——地考查
浅析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的特征及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
《白公鹅》教学设计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母鸡》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乌塔》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猫》教学设计
《卡罗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