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登高习俗与杜甫的《登高》诗

古人喜欢登高,或登山,或登台,或登楼,而且“登高必赋”,留下了不少名篇。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山必赋,小子歌者何?’”《汉书·艺文志》:“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而赋可以为大夫。”“登高必赋”或“登高能赋”就成为古代大夫必备的九种才能之一,于是登高与赋诗就紧紧地连在一起。

综合历史文献,可知“登高”有三种情况:

1、笼统地说升至高处。如明代开国功臣之一、写《卖柑者言》的刘基的《旅兴》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这是随意而登,不指明时间地点。

2、九月九日登高。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着一段传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这则道家的传说显然是要让人们关心家人,要“常回家看看”。后人每至九月九日都要登高饮菊花酒,其内涵也泛化为对亲人故交的怀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称代表。

3、指正月初七(人日)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陶渊明《移居》之二:“春秋多佳节,登高赋新诗。”可见,登高赋诗的佳节,春秋都有。秋当然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春则指正月初七和十五。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隋书·元胄传》:“尝正月十五,上与登高。”

总体上看,登高历经魏晋唐宋诸代,都是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而怨春和悲秋则成为主要题材。登高之作的总体基调也必然是忧愁、悲哀、痛楚,具有强烈的悲情特征。其情感内容同社会生活的变化、国家的分合治乱有着基本同步的规律。周秦之际多是亲情之念,如《诗经》中的《东山》、《陟岵》等篇,汉魏之时则偏于乡国之恋,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杂诗》,唐宋以下更多友情之思,如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确是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写亲情之念,乡国之恋,友情之思的作品中往往饱含着作者对社会、国家、人生的忧患意识,使悲情更加浓重。杜甫的《登高》堪称典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糅合了登高和悲秋两大主题,登高是从空间上感受自然的博大永恒,悲秋是从时间上把握生命的脉搏。一位潦倒多病的老翁,在急风、哀猿、白沙、黄叶的肃杀秋景里,抒发着沉郁的家国之痛。而“不尽长江滚滚来”又让我们顿悟出中华民族在生生不息地行进中,迸发出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以超凡的心志,笑对人生世事的苦难。这就是杜甫!

──原载《天津日报》专副刊,经报学院,第13版,2004.2.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童年轶事
捉莹火虫
我交了一个外地朋友
一场有趣的球赛
乒乓球赛
棒鲜花
看升学
邮筒
宇宙奇遇记
难忘的一次锅盘交响曲
游龙游石窟
兜风
游西施故居
游蓬莱阁
管小店
某市乡镇企业局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国税局教育科上半年工作总结
镇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市医药公司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某镇上半年工作总结
开发区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水电系统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暨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民政局)
县委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农业局XX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行政服务中心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管理区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房管局)
镇党政办公室半年工作总结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启示
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从风险管理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独立性国际比较研究
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审计
基层人行引入管理审计探析
谈审计假设与寻找舞弊动机在审计实践中的作用
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及对策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与审计独立性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曹刿论战》有关资料
“情”是“实情”吗?
《曹刿论战》难句例解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虽鄙不顽犹大智──为鲁庄公说句公道话
《曹刿论战》鉴赏
《曹刿论战》中的管理艺术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关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的评说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思路与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