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关于杜甫的人生思想及诗歌艺术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以及关于他的人生思想、诗歌艺术,完整地再现了杜甫的一生。

【关键词】

杜甫 人生思想 诗歌艺术

前言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写出了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人民获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光辉的美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的光芒的放射了。他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么超越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

杜甫的生平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二、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长安,目的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但都未成功。于是他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他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此期间,他的足迹从贫乏的坊巷走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高阁互竞豪华的曲江走到征人出发必须经过的咸阳桥畔,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三、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载(756)至乾元二年(759)。在这段时间,他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写下了不朽诗篇。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社会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

四、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

杜甫写过许多歌咏自然的诗。他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历代的诗话、诗评对于杜诗里高度的“情景交融”作过许多论述。但是杜甫的诗不只有高度的情景交融,而且有情、景与时事的交融,作者在写景和抒情时,很少离开现实,随时随地都想到他所处的干戈扰攘、国困民疲的时代。如困居沦陷的长安时写的《春望》、入蜀时写的《剑门》,是最有代表性的。这类诗,杜甫越到晚年成就越大,象五律《客亭》、《江上》、《江汉》,七律《登楼》、《宿府》、《阁夜》、《秋兴八首》等,都是情景与时事交融的脍炙人口的名篇。

此外,杜甫也写了一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的气氛,可以看作是有声有色的文化史。明代祝允明书杜甫《秋兴八首》。

杜甫把诗看作是他终生的事业,认为“诗是吾家事”(《宗武生日》)。他7岁学诗,直到死亡前夕,没有停止过写诗。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域。明代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唐音癸签》)这句话不尽符合事实,因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时事入诗的,但是象杜甫这样深入民间,洞察时弊,把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问题都陶融在“惊人”的诗句里,却是少有的。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杜甫最能驾驭诗的各种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他在五言古体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作,写来十分生动,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而是语调的自然,最显著的例子是《羌村》、《赠卫八处士》、“三吏”、“三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等。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见,如《醉时歌赠郑广文》、《洗兵马》、《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岁晏行》等。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游时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杜甫深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发扬。

杜甫的影响

当然,杜甫也写过一些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比较无聊的诗。当他在长安充当贵族的“宾客”,向王公大臣乞求一官半职的时候,当他漂泊西南,为了衣食,不得不与地方官吏们相周旋的时候,所写的一部分诗,其中有好些五言排律,用大量的典故颂扬对方如何贤明,申述自己如何贫困,以乞求怜悯与恩赐,格调是不高的。宋代淳熙刻本《杜工部诗集》。

总的说来,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

【参考文献】

① 冯至:《杜甫传》

② 《杜甫研究论文集》 中华局1962年

③ 傅庚生:《杜甫诗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邮筒
乒乓球赛
看升学
童年轶事
棒鲜花
管小店
捉莹火虫
游西施故居
难忘的一次锅盘交响曲
兜风
游龙游石窟
我交了一个外地朋友
游蓬莱阁
一场有趣的球赛
宇宙奇遇记
县人大常委会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财政局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自来水公司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某县人大常委会上半年工作总结
分管城建环保县长某年半年工作总结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发展计划局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团市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监理公司)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铸造厂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某区建设局半年工作总结
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人民银行县支行)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某年半年工作总结
交通稽查大队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中共某县委组织部某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与审计独立性
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法律问题的解决途径
运用财政财务数据失真率进行审计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美国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演进与启示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责任认定问题
环境审计风险评估及对策
如何做好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风险管理谈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
谈审计假设与寻找舞弊动机在审计实践中的作用
基层人行引入管理审计探析
内部审计独立性国际比较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披露与审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思路与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实录
关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的评说
《曹刿论战》中的管理艺术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虽鄙不顽犹大智──为鲁庄公说句公道话
《曹刿论战》难句例解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有关资料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鉴赏
“情”是“实情”吗?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