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杜甫的象征

杜甫的象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杜甫的象征

伟大的惠特曼曾断言:一个民族的最高检验是自己所产生的诗歌。当然,这一定义不仅仅是为他个人所准备的,用在与他对称的地球的另一半,中国唐朝的一位伟大诗人杜甫身上,同样的合适。实际上,在世界级的大诗人中,他们之间还拥有着最多的相似性:他们都是为人的文学;他们的精神与脚步都从未离开宽广的大地;他们宏伟的诗歌大厦,都是由短章所构筑,并在其中包容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至今仍居住在他们的庇护里──无论我们正经受着如何的苦难与命运的不幸,然而,只要一想到自己是在重叠着杜甫的足迹与漂泊的大地,那么,所有的一切就拥有了一种神圣的慰藉。

尽管每位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这位伟人的生平再熟悉不过了,但简单地回顾一下还是必要的,朝圣的路程,要求着无限的重复。他幸运地生于一个诗的时代──唐朝;又幸运地生于一个诗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期的著名诗人,有“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样的佳句传诵千古。但他的幼年却称不上幸福,很早就失去了母亲。虽然早慧,却体弱多病,寄居在姑母家里──这些征象似乎是为了要与他晚年的孤独,悲剧完成某种对接。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这十年间,可谓杜甫一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与自己青春期的两次壮游,由“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这样的诗句,可见他当时的气象,自负。但与他困顿的一生相比,这样金色的时间毕竟太短暂了。仿佛回应着唐王朝天宝年间政治上的走向灰黯,成了婚有了家室的杜甫,亦陷入了生存的奔波,挣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当然,于他的精神世界来说,金色的时间仍不时地跳跃,闪现:公元744年(天宝三年)的孟夏,一个被闻一多先生喻为“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的奇景出现了──杜甫与李白在东都洛阳相会。虽然他们一起漫游的日子不是很多,但以普通的时间观念来对此计算,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这段时间至今仍在激动着我们的想象。

公元755年,多年的奔波后,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官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握武库兵器和门禁钥匙的八品小官,但他所做的官却连家庭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他的幼子在他的任职期间饿死──这于他的才华与青年时期的自许,简直是一个讽刺。与此讽刺相呼应的,是盛唐亦进入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末期,这一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变,从此,杜甫与他的家庭被抛入了战乱的漂泊,挣扎,其涉及的时间之漫长,距离之遥远,地域之辽阔,处境之艰辛,都是世界大诗人中罕见其匹的。而作为补偿,诗人的生命与诗篇亦由此坚实地走向了伟大的阶段。虽然晚年成都草堂的数年岁月,还算平静,但诗人仍是生活于社会的边缘与孤独之中,他完全是凭着一种伟大的诗歌信念在支撑着自己──他不可能象今天的诗人作家们这般动辄地考虑名声或市场。公元770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湘江的一条破败的小舟里,贫病中的杜甫默默地停止了呼吸。以上的叙述对于一个伟大的生命而言,或许过于简略,而历史最终为他所冠的“诗圣”二字,却是恰如其分道尽了一切。我曾写有一首十四行诗《杜甫》,但渺小的文字实在不配他的伟大,只是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敬仰:

看群山脚下浮动/倦鸟归入青霭/而你岩雕般转身/由盛唐的溃疡/踏入遍地烽烟/在明月硕大的泪滴下/忧郁焦黑的家园/无数飘泊的亡魂/一杯浊酒中相聚/你从容饮下人间苦难/吟出星瓦铺排的诗句/成灿烂的天穹/并向时间深处/垂下一座风雨广厦

在大诗人中,五十八岁的年龄,远算不得高寿,然而,特殊的时代遭遇,际遇,以及他从不间歇的创作,创造,却给我们以极其漫长的感觉。他为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这些永恒的诗篇之中。这种生命与诗篇,是人类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阶段,发散着不同光泽的火焰,并且愈至晚年愈纯粹。杜甫是一个民族的身心状况俱佳时的伟大产物,他的诗篇,与他的诗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义上的象征,同样的伟大。如果就此角度对文学史做一番梳理,是颇有价值与挑战的,如,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大诗人瓦雷里,被博尔赫斯推为欧洲文化黄昏的象征,而与艾略特,里尔克并列,但博尔赫斯同时又承认,瓦雷里的诗篇不及艾略特,里尔克的生动,有力;而几乎同时代的另一位小说诗人普鲁斯特的《追忆消逝的时间》,被列为二十世纪的巨著之一,但他的弱不禁风,闭居幽室的生活,却又难以与之对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南宋大诗人陆游,论纯粹的诗歌成就,无疑不能对称于他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象征;而晚唐李商隐辉煌的诗歌成就,比之于陆游,无论多么具有创造性,但它与李商隐的生命所支撑起的一个“夕阳无限好”的诗人象征,却无法超越陆游。我的文章进展至此,已不觉地欲逸出文学,文化之外,我警醒地收住笔,还是想留给另一篇文章或有兴趣的朋友去发展它。但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由前面的文字猜想到,我是在试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国的民族诗人与文学代表。是的,这是一个禁不住的诱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国推出了莎士比亚,德国推出了歌德,俄罗斯推出了普希金,现在,我想为中国推出杜甫。

确实,在与杜甫并列的几个伟大的名字,屈原,李白,曹雪芹之间作如此的选择,是一件艰难的事,然而,却不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说,这几位伟大的诗人(曹雪芹──我把他看作一位小说诗人)文学成就的辉煌,皆与杜甫在伯仲之间,有的可能还显得夺目些。但是,再三斟酌之后,我之所以选出了杜甫,是因为我相信,衡量一个诗人的伟大,不仅仅要看他的纯文学成就,还要看他对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强健的影响,并由此参与到他的民族的命运的洪流中去,形成他的民族的精神主脉。我以为在这一点上,杜甫是无与伦比的,只要这个世界还有苦难存在──实际上是不可能消除的,杜甫就将不可取代地屹立着。下面,我想就这几位文学伟人之间的比较,浅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屈原的宏大的想象力,以及在诗的运动中构筑另一个世界的能力,古典诗人中无人可及。他的诗境是辉煌的,然而是天空云霞的辉煌,似乎难以承受一个民族如此漫长的沉重。这个民族在天性上是如此的亲近土地,只有在枕着泥土时,方能踏实地入梦──而杜甫在大地上铺排的广厦,显然地更适宜它。杜甫的承担到最后一刻,与屈原的途中坠入汨罗江水,实有着某种象征意味;如果说杜甫具有融化一切的力量,那么,李白则具有冲决一切的力量,要在这两个千百年来并置的名字之间做出高低比较,历史已证明是徒劳。但若置于世界文学的范畴,李白那绚丽的想象,不羁的诗才,在更为宏大完整的《神曲》《浮士德》面前,总有些飞不起来的感觉。而杜甫的伟大诗篇,不仅是一部唐王朝的史诗及个人心灵史,它还与杜甫的生命合成了一个人类文化的伟大象征,他割据了《神曲》《浮士德》未能把握的大地;在包容一切,融化一切的力量上,曹雪芹堪称是杜甫的对手,《红楼梦》无疑是一部空前伟大的小说史诗。但杜甫的包容,是一种盛年期的翻腾着的海洋的包容,曹雪芹的包容,则是一种趋于静止的巨大的湖泊的包容,诚如鲁迅先生所体味的,《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它是一个民族在一段漫长的时间中的哀歌,挽歌。

写于安史之乱及杜甫个人苦难深渊之中的伟大诗章《北征》,以对一种时间的坚定信仰而开篇:

皇帝二载秋

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

苍茫问家室

或许,你会觉得这四句不太象诗,不符合心目中的传统诗境,然而,它所呈现的苦难中的镇静,却是诗骨,是大厦的支柱。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似植入了大地的岩层,所有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忧患,都被从容地梳理成格律的庄严与崇高,使你不能不产生着一种皈依──这种皈依,并非宗教意义上的顺从,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吸附。拥有这样的诗句与诗人的民族,可以暂时地被击倒,但你不能想象它会被击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感谢您,老师
滨河公园
找缺点
森林运动会
蜻蜓
活雷锋
我们与环境
我心中的乐园
我想……
小狗,我想你
童年“傻”事
《一夜的工作》读后感
韵律操比赛
数学日记5则
游天目湖——西游记别传
消费者委员会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交通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供电公司党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公司党支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XX年移动营业部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构想
区环境保护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规划建设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XX年上半年综治工作自查总结
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县委组织部半年工作总结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支行XX上半年工作总结
信息化科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县XX年上半年安全生产情况汇报
乡党委政府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浅析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要点
上市公司会计审计相关问题以及监管要求
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地税财务收支审计中舞弊的防范与检查
澳大利亚政府效益审计的启示
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
基建结算审计方法谈
OA系统的应用促进政府价值流优化
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浅议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审计
开展高等级公路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ACCESS数据库软件在税收审计中的运用
抓住“两个着力点” 深化房地产信贷审计
日本中小学计算机教学项目的效益审计
关于计算机审计人才资源管理问题几点思考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
巧言妙谏“三”字经──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六个“三”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喻手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关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说理艺术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语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惜墨如金 三叠九曲──《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层教学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美学意蕴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