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巧构妙思的《琵琶行》

一首如泣如诉、似哀似怨、唱尽了世态炎凉、唱尽了人情冷暖、唱出了相怜相惜之情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在此笔者拟就本诗的构思之巧妙,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结构缜密,基调和谐

文章一开始,先写主客分别时的悲惨情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既为全文定下基调,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正是在这种“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之下,“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接着,文章自然写到邀请琵琶女弹奏。作者浓墨重彩,从演奏内容、效果以及听众的感觉等方面加以具体描绘,生动形象地把一个技艺超群的琵琶女的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声。

一个演技如此高超的琵琶女,为何秋夜一人独自弹琴?于是作者很自然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琵琶女悲凉的身世无不引起读者的同情。那么,此时作为一个诚恳听众的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文章用了一个段落的篇幅,写诗人由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很自然地联想到自身的处境,于是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并由此萌生出给琵琶女作歌的愿望。琵琶女遇到知音,再次为诗人弹奏,格调与先前不同,但主、客都被感动得流泪。诗人此时的泪,既是同情之泪,又是伤感之泪。全诗在凄凉中开始,于“泪水”中结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明暗有别,详略相宜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然而三次演奏写法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应邀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不惜笔墨,大肆渲染铺陈,从调弦、弹奏到收束,从神态、动作到指法的灵活多变、乐曲内容的丰富多彩、弹奏难度之大等,并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把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娴熟渲染到了极致。不仅如此,还通过听众的反映和秋夜景色的描写,从侧面烘托琵琶声感人的艺术效果。第三次仍是明写,但非常简略,只说调子悲凉,从侧面写听众“掩泣”,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此即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三、形象典型,虚实相生

从诗中人物形象的设置看,沦落风尘且年轻漂亮的女子在那个时代比比皆是,诗人为何要选择一位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琵琶女呢?其一,琵琶女和诗人一样来自京都。其二,都经过繁华得意的生活而现在处境凄凉。琵琶女的遭遇和自己的政治生涯是何等的相似!琵琶女的不幸是实写,诗人的不幸是虚写;琵琶女的不幸,可反映民间的变化,诗人的不幸,可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这样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揭示出全诗的主旨。

──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秦始皇玩电脑
舞蹈演员
我的爸爸
最敬佩的一个人
天天都要晕
我家的“环境污染”
爸爸的鞋
找回蝴蝶翅膀
我爱戴的老师
同桌冤家
我是一个胆小鬼
张老师的眼睛
我们班的“飙舞异人”
我的臭美弟弟
魔鬼老师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零起点儿童班的短期汉语教学
浅谈电子课程教学软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求汉语拼音学习的有效手段
浅谈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非汉语专业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困境与传播策略
从《实用汉语课本(法文译注)》看对法汉语语音教学
通过汉语语感训练强化外国留学生汉语声调的习得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的探讨
试论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课的文化呈现
浅谈语境研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
关于汉语翻译与汉语文化传播的分析
对外汉语专业汉语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浅析英语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文化教学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2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9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3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9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4
《说“屏”》教学设计2
《台阶》教学设计8
《背影》教学设计10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