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意蕴深丰 功能多样──谈谈《琵琶行》中的“江”与“月”
诗歌,很讲究“意象”的营造。而在古人写景抒情一类的作品中,“江”、“月”常常是一对不可或缺的“意象”。然而,像白居易那样赋予“江”、“月”以深丰的底蕴和多方面的功能的,却不多见。
纵观《琵琶行》,“江”,“月”作为一对紧相联系的“意象”,一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在全诗的开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江”、“月”,不仅有交代时间──“月”刚刚升出“江”面,意即刚刚入夜的作用,更有点化环境,创设一种凄迷、苍凉的悲剧性氛围,为下文叙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和抒写诗人的迁谪漂论定下基调的作用。当然,这里与“江”、“月”共同发生作用的还有“枫叶”、“获花”等足以标明晚秋季节特征的种种意象。
第二次出现在诗人听琵琶女第一次弄弦之后:“东船西航悄无言,唯见江心秋白。”此处的“江”、“月”与前文中的“江”、“月”成了比照,以说明时间流逝之快,从而反衬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因为弹者和听者都已沉浸到美妙的音乐之声中去了,为其所陶醉,以致忘记了时间的推移。侧面烘托,手法之妙,令人击节!
第三次则是出现在琵琶女自叙身世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此处的“江”、“月”,与嫁给“重利轻别”,形单影只的琵琶女形影相吊,既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孤独、苍凉,又将今朝与往昔联系了起来,使之紧相勾连,不致松散。
第四次,出现在全诗的最后,“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值得注意的是,前三次写“江”、“月”,写的都是“春江”、“秋月”,为什么?一是因为诗人刻意表现自己被谪遭迁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已有时日;二是因为竭力反映无论是良辰真景之日(“春”),还是凄风酷雨之时(“秋”),自己都处于一种知音难寻、孤独无助的境地。同时,这里的“春”与“秋”与前文中琵琶女自叙身世里的“秋月春风等闲度”的“秋”与“春”形成了形式上的呼应关系。
综上所述,《琵琶行》中的“江”、“月”,或交代,或映衬,或点染,或响应,意蕴深丰,功能多样,耐人寻味。
──原载《语文天地》1995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公鸡
- 公园
- 大自然
- 龟兔比赛
- 小苹果树找医生
- 自我介绍
- 小鸡和小鸭的故事
- 套圈圈
- 家乡的大山
- 我帮妈妈拖地
- 买豆腐
- 第一次写日记
- 葡萄
- 四季姑娘
- 小花猫剪胡须
-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五篇]
- 论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英雄化
-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
- 县制:乡土中国的行政基础——县制丛谈之一
- 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 大胆进行体制创新推进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中“人”的预设对二者方法论的思考
- 香港电影产业:亟待拯救
-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 试论消费者安全权的保护现状与法律对策(1)论文
- 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改革——一种财政视角的分析
- 浅论消费者安全权权利性质辨析(1)论文
- 简析民事诉讼法之法院职员回避(1)论文
- 关于政体、法治和执政方式的思考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3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4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2
- 《四季》教学设计11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 《四季》教学设计19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4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建议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4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
- 《小小竹排画中游》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