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关于《琵琶行》

关于《琵琶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琵琶行》

一、《琵琶行》相关知识

1、参见洪迈《容斋随笔》“琵琶亭诗”“白公夜闻歌者”“琵琶行海棠诗”“白公咏史”等条目。

2、“瑟瑟”别解:

明杨慎《升庵外集》:“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今详者多以为萧瑟,非也。瑟瑟,本是宝(石)名,其色碧。此句言枫叶赤、荻花白、秋色碧也。或者咸怪今说之异。余曰:曷不以乐天他诗证之:其出府归吾庐诗曰,‘嵩碧伊瑟瑟’;重修香山寺排律云,‘两面苍苍岸,中心瑟瑟流’;蔷薇云,‘猩猩凝血点,瑟瑟蹙全匡’;闲游即事云,‘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太湖石云,‘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又云,‘隐起磷磷状,凝成瑟瑟胚’,亦状太湖石也;早春怀微之云,‘沙头雨染斑斑草,水面风驱瑟瑟波’;暮江曲云,‘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诸诗以‘瑟瑟’对‘斑斑’,对‘苍苍’,对‘猩猩’,岂是萧瑟乎?”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杨升庵云:白乐天《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此瑟瑟是珍宝名,其色碧,故以影指‘碧’字。最为赏音!而陈晦伯以‘瑟瑟谷中风’正之。夫诗人吟讽,用意不同:白自言色,刘自言声,又岂相妨?而必泥以萧瑟之‘瑟’字耶!杨又引白‘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正之,尤为妙绝。”

──以上摘自顾学颉、周汝昌选注《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十九首》云:“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及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此篇同为千秋绝调,不必以古、近、前、后分也。(《唐宋诗醇》卷二十二)

香山《琵琶行》,婉折周详,有意到笔随之妙。篇中句亦警拔。(黄子云《野鸿诗的》)

──以上摘自吴熊和主编《唐宋诗词评析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

4、《琵琶行》作法:

这一篇《琵琶行》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凡作长题,须步步映衬,处处点缀,在组织处,在悠扬处,笔意总须层出不穷,并须处处顾到主意,要细腻熨帖,要联贯回护,才能尽长篇歌行之妙。

──摘自喻守真编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57年12月第2版

二、扩展阅读

听颖师①弹琴

韩 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③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④。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⑤。颖乎尔诚能⑥,勿以冰炭⑦置我肠!

注:

① 颖师:西域僧人,“颖”是其名,“师”对僧人的尊称。

② 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 跻攀:登攀。

④ 丝篁:丝竹等弦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⑤ 滂滂:流淌的样子。

⑥ 诚能:确实擅长(弹琴)。

⑦ 冰炭:比喻心中忽冷忽热,忽忧忽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续写《凡卡》
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刻
书我的最爱
一件怪事
座位
我发现了蜗牛的秘密
童年的梦
我心中的绿色网吧
我和老师
改写《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十年再相聚
多关心老人,让世界充满爱!
做水果拼盘
三春晖
我永远忘不了
优秀思研会申报材料
电信公司客户服务中心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运动会班级总结
争创文明班级小结
2011年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教师职位申请书
行政助理月工作总结
学校迎检工作总结
公安个人嘉奖报请材料
学校健康卫生工作总结
全国申报中学教师一级职称评审条件
晋升实职副局个人鉴定材料
村卫生室2011年工作总结
特种设备先进集体材料
中心卫生院2011年工作总结
提高常规内审的质量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财务报表舞弊与审计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后的思考和建议
失业保险基金审计的特点浅析
企业内部审计如何参与风险管理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审计证据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的可行性研究
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经验探讨
投资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及对策
绩效审计的理论与实务探讨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究审计动因
关于进一步做好效益审计的思考
《愚公移山》教学实录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蒹葭》的朦胧之诗美
《愚公移山》教学杂谈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美哉,《蒹葭》!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反思
读《关雎》──比兴、叙事、梦幻中的爱情
《愚公移山》说课设计
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教学──《愚公移山》教学体会
探求课例的课程论意义──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