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4

《长恨歌》与《琵琶行》的比较阅读

这两首诗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主题都具有双重性。《长恨歌》既对唐明皇的荒淫误国,杨贵妃以色邀宠有所批判,特别是在诗歌的开头;又对他们之间忠贞不渝的感情有所同情,甚至歌颂,特别是在他们的爱情发展成悲剧之后。对此,陈鸿的《长恨歌传》有很好的说明:“……质夫(白居易友)兴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指玄宗与举杨贵妃的故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琵琶行》既刻画了一个不幸歌女的形象,又通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抒发了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后的苦闷心情。二者之间基本上是并列的、非主从的关系。

其次是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一是抒情与叙事的紧密结合,它们既是以抒情见长的叙事诗,又是以叙事见长的抒情诗。诗中既有凄婉感人的情节,又有真挚动人的情感。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白居易的)感伤之诗长于切”,即可作此理解。难怪白居易自赞为“一篇长恨有风情”了。《长恨歌》主要通过客观描写来抒情,《琵琶行》主要通过主观描写来抒情,这是因为《长恨歌》毕竟是根据传闻的希代之事写成的,《琵琶行》则是在一生矛盾最剧烈的被贬江州后写成的。

二是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从大结构上看,这两首诗层次分明,一气贯注,都以叙事为线索,穿插抒情,写出了情节的发生、发展、转折、高潮、结束。事件的详略,层次的过渡又各尽腾挪变化之妙。从小结构上看,二诗在铺陈词藻、详尽描写的同时,不断锤炼一些连兜带转的警句。穿插其间,使全篇处处体现开阖顿挫之妙。如《长恨歌》第一段不断地描写杨贵妃如何以色专宠,但读来并不觉得重复,原因就是他在描写几句之后就会出现一两句警句,如“从此君王不早朝”,“三千宠爱在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又如写东归长安后,有“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之句,初看好似又转到对景物的铺陈上,但马上用“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二句加以兜转,使其又回到相思的主题上,极顿挫有致。《琵琶行》亦然。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已写出主人的邀请及琵琶女的矜持,因而“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两句初看好似多余,但它是为了逼出下面两句警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它名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此时无声胜有声”亦可作如是观。

三是善于描写,形象多姿多彩,语调圆润流转,语言精美通畅。《长恨歌》尤富有色泽美,杨贵妃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琵琶行》尤富有音乐美,它不但详尽写出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弹奏的音乐效果。这两首诗都善于侧面的环境描写,“峨眉山下”,“西宫南内”,“夕殿萤飞”等把玄宗相思孤独的心情衬托得相当突出;《琵琶行》三次描写“江月”,也很好地衬托了全诗的气氛。这两首诗词采绚丽,富于装饰,但决不罗织典故。据王国维讲,除“转教小玉报双成”一句用典外,其余全是精致入神的白描,其中尤善于比喻,特别是描写琵琶声的一系列博喻,更令人叹为观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夜来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月球之旅
傲立的小草
父母给与的财富--教育
我哭了
我不愿意再看到……
再见了,老师
我想对您说
诚信,永不凋谢的心灵之花
我爱柳树
童年的乐章
班级流行风
看图:假文盲
真情
四项监督制度总结
安监站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医院检验科员工的实习总结
学生会生活部10月份工作总结
大二班级工作总结
创建优质服务病区总结
酒店前厅部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地税局档案工作总结
市环保局创建十佳文明机关汇报材料
业务员十月份工作总结
小学读书活动总结
2011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
地质技术员工作总结
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排查工作总结
当兵年度总结
试论防范与控制政府审计风险
审计效率及有效性与新审计准则
内部审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
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法及审计
试论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试论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内在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价值探析
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粗浅看法
略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改进
找准定位 强化发展“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
在小规模企业中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探讨
将企业价值观引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
《愚公移山》资料汇编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愚公移山》鉴赏
《愚公移山》有关资料
解读《愚公移山》
愚公形象新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手法多样,形象鲜明──谈《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杂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后记
《愚公移山》的“对举”
《愚公移山》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