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明湖居听书》及其他

几篇诗文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明湖居听书》及其他

巧妙地运用比喻,是描写音乐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法。这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沾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揭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够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妓女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的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摘自《刘征文集》第一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之恩,以何报?
想天空
意地生活
想天空想天空
意地生活
意地生活
我想握着你的手
捍卫汉语
意地生活
原汉语的甘醇
想天空
意地生活
想天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引水发电洞进口及出口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数值波浪水槽中的斜坡式孔隙结构规则波消波研究
铁路列车振动荷载对临近电排站及堤围的影响分析
汕尾电厂进港航道疏浚悬浮物扩散数
基于原位旁压试验的地基非线性沉降
潮州大桥工程防洪影响评价分析
顺德三杯茶险段整治工程试验研究
超大型混凝土搅拌楼在龙滩水电站应用
CM三维高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切线模量法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弧形钢闸门流固耦合自振特性分析
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在城市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雷雨》 训练素材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提高篇
《雷雨》 写作指导
《雷雨》教案讲义1
《充气雨衣》随堂练习 巩固篇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1
《充气雨衣》 训练素材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2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2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雷雨》教案讲义2
《充气雨衣》 趣闻故事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充气雨衣》 重点问题探究
《充气雨衣》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