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

“阿姨”是谁?──析《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这么一句话“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阿姨”一词,我见过多种资料上的翻译,要么不翻译,要么译为“老鸨”,这些解释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姨”一般有三种解释:

1、“妻子的姐妹”,如《诗经·卫风·硕人》里“东宫之妹,邢侯之姨”中指的就是邢侯的小姨子;

2、“母亲的姐妹”,如《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臧宣叔以妻子的侄女为继室,就是穆姜姨妈的女儿)中的“姨”就是指姨妈;

3、妾的统称,《南史·衡阳元王道度传》“区贵人病,不肯食,曰:‘须待姨差’”中“姨”指的是妾。

现代汉语中,这三种用法都还保留着。比如“他小姨子在上海上班”中的“姨”指的是妻子的妹妹;“你二姨今天要来”中的“姨”,指母亲的姐妹,而现在通用的“阿姨”指比自己年长,和母亲同辈的女性,有时也是对女性的尊称,近些年少数城市里也有用“阿姨”来称呼保姆的。再如“旧社会已经过去了,‘姨太太’这个词早该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了,但是近几年煤体上频繁出现‘二奶’,‘三奶’这些字眼,这不是‘姨太太’重生吗?”这句话里的“姨”就是指的是妾。

用“姨”的这些解释去解释“弟走从军阿姨死”中的“阿姨”是否恰当呢?好像没有一个合适的义项。不过也有的资料穿凿附会,比如我见过一本翻译资料是这么解释这句话的:“弟弟从军走了,姐姐也死了”,这种解释简直非夷所思,再怎么“阿姨”也不会是琵琶女的姐姐呀!

凭我们的常识,我们也应该认为“阿姨”是“琵琶女”的长辈。好多参考资料把“阿姨”解释成“老鸨”,对这种解释,我提不出反对意见。的确,在古代倡妓一般不直接和“客户”联系,而是由她们的“经纪人”老鸨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老鸨既是妓女的剥削者,也是妓女权益的保护者,在身份上又是长辈。要不老鸨称妓女“女儿”,妓女喊老鸨为“妈妈”呢。

提到“妈妈”我们很自然的联系到“母亲”,“母亲”是谁?我们的亲娘,而“妈妈”呢?难道不是亲娘?的确在有些场合不是。就拿勾栏妓院来说,一个妈妈有那么多的女儿,这些女儿肯定不是她生的,谁会把自己的骨肉推向火坑呢?但是谁又能断定这些女儿中就没有她的亲生女儿呢?几年前我见过一本写妓女的书,叫《我的妓女生涯》,这本书里的确有父母是老鸨,而亲生女儿做妓女的。这还不说,在《金瓶梅》里有许多妓院都是“家庭经营制”,“工人”只有一个或两个,而她们的父母就是“老板”,是她们的“经纪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不外乎两个:

1、穷,父母无法养活自己的儿女,只能出此下策,当然也不排除父母好吃懒做,靠女儿出卖肉体挣钱的。其实这些父母,跟那些把女儿嫁给大户作姨太太,甚至把女儿卖到妓院的没什么两样。

2、笑贫不笑娼,古代某些时代某些地方妓女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职业,因此出现“家庭式妓院”,母亲为老鸨,女儿为妓女就不奇怪了。

通过上面的这些分析,“琵琶女”的“阿姨”是谁就有个眉目了,尽管我们不愿意去相信,但的确“阿姨”有是“琵琶女”生身母亲的可能。你看诗里面琵琶女的自述:“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从中看得出,是她的父母把她送上了这条路,父母要靠她来养活一家老小。从自述中也隐约看得出她们家也算是“家庭经营式”妓院,“琵琶女”自身也有较大的主动性。由此看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句话中“阿姨”就是琵琶女的“亲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家有个唠叨大王
“悲哀大法师”
弟弟,烦啊!
那次,我流泪了
老师我想对你说
老奶奶
不贵正传
奶奶
我们班的七侠
我的好朋友
我的妈妈
这就是我
我叫幻
爱抽烟的爸爸
探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对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研究与探讨
企业文书档案综合管理探究
谈当下监理市场运作与拓展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现状及应用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精细化管理方案分析
城市水利工程中的河流景观设计
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关于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要点探析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监理的若干思考
水利水电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问题的思考
某高层建筑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关于水利水电施工组织与管理探讨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归档管理工作
《黄果树瀑布》教案
《黄果树瀑布》教学片断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三
《莫高窟》教学分析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之三
《天火之谜》教案之一
《莫高窟》全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黄果树瀑布》教案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文内容
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案例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计划
《厄运打不跨的信念》教案之四
小学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