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锦瑟》诗旨探究

《锦瑟》诗旨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锦瑟》诗旨探究

李商隐的诗作构思缜密,善于利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他常通过活用典故传说以丰富诗的形象,深化主题,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但对《锦瑟》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究以追述生平,自伤身世,特别是感慨自己的爱情遭遇之说较为切近。笔者认为这是一首悼之诗。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对此处理为“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是个明智的做法,也是个糊涂的做法。倘能认真研读李义山诗集,就可发觉李诗每作必中藏怀抱。而《锦瑟》一类诗不过是由于用典较多,人多解字而不甚通典,故认为词义晦涩。倘不深通义山所用典故来解义山之诗,无异于缘木求鱼,“胶柱而鼓此锦瑟”。

此诗所用典故主要有“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庄周梦蝶”一典内涵争议不大,咱们就从“望帝”“鲛人”身上探究此诗的内涵。

历来注家对“望帝啼鹃”的注大率为“蜀王杜宇号望帝,禅立退隐,其魂为杜鹃,啼声凄厉。事见《寰宇记》,《华阳国记,蜀志。》”但各典籍中对望帝如何化为子归,如何会成为“天地间愁种子”语焉不详。要知道李义山学志杜甚勤且有成就,每用典必求精之贴切,注解家门多知杜鹃悲,不知其所以悲,这是解错“望帝”句进而不明《锦瑟》诗意的根本原因。

征之各书,杜宇传说自西晋已多见于典故而不详,甚而面貌颇异,这正是杜宇传说流传已久反映到典故中的表现。一般说来,唐以前民间传说要比典籍记载要早要完善;影响也比一般典籍大。(毕竟那时弄到书不那么容易)可以想见,民间传说中望帝化鹃悲鸣有较完善的说法。唯民间传说的面貌才能揭示杜宇是冤屈的;唯民间传说的真面才能揭示李商隐用此典的真正含意。袁珂先生编著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6月版)对杜宇故事考证的十分明确。杜宇传说罗曰:岷江上游有恶龙,发洪水害民。龙妹赴下游决山泄洪,恶龙闭之五虎山。有猎者杜宇,为民求治水法,得仙翁帮助大败恶龙,救出龙妹。二人结为夫妻,被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昔日之猎友,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与恶龙密谋。乃诱杜宇至山中囚之,篡杜宇位,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被囚。杜宇死山中,魂化为鸟,返故宫,绕其妻飞鸣曰:“归汶阳,归汶阳”龙妹闻声悲恸而死,亦化鸟偕出。”

按此传说,杜宇化鹃悲啼因果关系才得以成立,“望帝啼鹃”典故才得以贯通。由此可以推见,杜宇化鹃应是一爱情悲剧(按规律,在民间众口相传中,爱情成分会浓的多)杜宇之悲当为悲其与妻生离死别。

周汝昌先生说:“玉蹊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抒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年华”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实。玉熄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奇情深恨在。”(《唐诗鉴赏词典》出版社页)是极。但是是何奇情,有何深恨?“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周汝昌语),何春心可托锦瑟?周先生也不甚了了,就在于未透彻理解李商隐所用典含义。笔者认为,只须一言:痛悼妻之早亡也。望帝虽死魂能化鹃探望妻子,而诗人虽生想探望妻子却不可得。诗人相思情感之苦与“望帝”悲啼之哀略相似。诗人之情思何由可达,似可望帝魂所化之杜鹃。用典可谓天衣无缝,一字千金。正达“涵茹到人所不能涵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刘熙载《艺概》的境界)。

“沧海”句用鲛人之典为各注家承认。但鲛人之典内涵具体如何?此句用了用了鲛人之典当做何解?似无人深究,至少在解《锦瑟》上还无人探究明白。笔者观数十注家,多主观臆断,所论似是而非,皆未明鲛人之典含义故也。

鲛人是传说中的“人鱼”。人鱼神话在民间传说中不断丰富,且散见于古籍,由文人记录与民间传说互相生发而不断细腻。(笔者有详细考证鲛人传说演变源流的文章)。“鲛人”传说其实是一解释南海为何多珍珠的故事。其略曰:官府苛政,逼渔人多采珠。渔人须背缚大石入海底取蚌,然后浮上取珠,如是反复,多有被逼死者。一少年渔人入海是,偶见一洞有光。忽遇一潜流,头触石,昏迷。醒来时已见一如仙丽人。后鲛人与渔人结为夫妻。而官府见渔人妻美想霸占。鲛人不从,也被关入牢中。鲛人泣而泪成珠,官府贪念又起。后终逃出。但美满夫妇从此生离死别。此后每当月明之夜,鲛人立南海海底石上,对月思夫,泪化珍珠。故南海多珠。

鲛人有失夫之痛,诗人有丧妻之悲。鲛人月夜泣珠,诗人对月流泪,同是怀人,“沧海”句用鲛人之典何其精当!

其实古人用鲛人之典表达爱情(尤其是别离之悲)的在所多有。方干《题古人废宅》:“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思。”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掌中无力舞轻衣,剪断鲛绡破纯碧。”后来陆游又有“泪痕红巴鲛绡透”,陈德武《败仗百字谣咏掬水月在手》:“晚监湘浦,忆鲛人,曾许泪珠销帕。”鲛绡乃鲛人所织,后来借指手帖(定情物)。鲛绡之典与爱情有关,鲛人故事亦必是爱情故事才符合逻辑。

《锦瑟》诗不是爱情悼之诗而云何?既明义山用此典之含义,其余诸句不解自明矣。

唐末司空图总结前人与时人做诗规律时说“长于思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与王驾评诗书)。这就是说:思与境偕成了诗歌和理想境界的基本性要求。《锦瑟》正是一篇“思与境偕”的优秀作品,之所以“多解”,与诗歌产生了“味外之旨”大有干系。苏东坡说:“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书黄子思诗集后》)后人论《锦瑟》常见其美而忘其咸酸,不能不是憾事。虽所谓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眼中也可有一万首《锦瑟》,但哈姆雷特决不能是贾宝玉。我们读《锦瑟》应既知其美,亦不可忘其本味。

(获2002年县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爷爷
我的母亲
临考老师都变魔术师
我们的数学老师――真“傻”
我家有个追星迷
我的同学
DIY老爸
缩写《小抄写员》
“一线天”
我最宝贵的――一个需要被关爱的世界
我的妹妹
吾班野女
我是“林黛玉”
我的爸爸
我的“基迷”老爸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
南江侗寨民居营建仪式与工序
高水头加劲环岔管设计实践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分析
论现代图形设计的商业意义
高校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研究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济管理实践与创新研究
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在装饰设计教学中的微课运用
从法律的角度看财政评审
浅析影响汽车销售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矿区建设的思考
《机械基础》的教学方法探讨
城市建设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土地开发整治项目测量
浅议高等数学与素质教育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评析
《陶校长的演讲》教案之三
《理想的风筝》说课材料
《理想的风筝》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陶校长的演讲》教案之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一
《师恩难忘》课文内容
《孔子游春》教案之一
《孔子游春》课文原文
《明天,我们毕业》课文原文
《陶校长的演讲》教案之一
《明天 我们毕业》课课练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之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有关师恩难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