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3
孟子的人性本善思想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为了说明这些道德规范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同一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于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他说:“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孟子对于士阶层的要求是严格的,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作磨练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他认为通过长期的道德实践,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浩然之气”。这种气“至大至刚”,能够主动扩张,充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的性善说是一种道德先验论。宋代以后,为理学家们普遍接受,成为正统的人性论思想,影响深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
- 数学高手——我的爸爸
- 我的“严”老师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轿车驶入百姓家
- 辛勤的园丁
- 小熊当老师
- 铅笔和橡皮
- 小鸟大战猎人
- 萝卜又回来了
- 欢迎新同学
- 我的妈妈
- 蜡笔小新洗衣服
- 春游
- 我的妈妈
- 沉默权的立法思考(3)刑法论文(1)
- 论网络犯罪(2)刑法论文(1)
- “罪 名” 研 究(2)刑法论文(1)
- 试析传统文化与高职文化的六维建构
- 结合传统文化进行文化旅游的发展与管理
- 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 “罪 名” 研 究(3)刑法论文(1)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味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传统文化符号的一种现代叙事
-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文化影响
-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4)刑法论文(1)
- 漫谈绿色建筑与中华传统文化
- 《荷花》课题实录片段与评析
- 《荷花》重点的艺术:如画?逼真?
- 《矛和盾的集合》词语
- 《矛和盾的集合》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太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荷花》一课谈教学多媒体的使用
- 《荷花》
- 《荷花》
- 《荷花》有感
- 《给予树》教案
- 《荷花》的课堂教学艺术
-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建议
- 《荷花》为例浅谈本站中的审美教育
- 《葡萄沟》教学设计
- 《荷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