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寡人之于国也》问题探究
1、针对梁惠王的发问,孟子是如何回答的?这里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论辩艺术?
孟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讲了一个“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变答为问变被动为主动,牢牢地吸引住了谈话的对方,并使之按自己的思路走。而“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对于“好战”的梁惠王来说,不但有吸引力,而且也十分简单。熟知兵法的梁惠王自然会回答:“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一旦梁惠王作出正确的回答,孟子就牢牢地把握了主动权,为本次辩论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且以此巧妙地回答了梁惠王的疑问,言外之意是:你虽然知道“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但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扩张土地、敛取资财的需要罢了。这和其他诸侯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推行“仁政”,梁惠王的所谓“尽心于国”并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善用比喻是孟子论辩的一个特色,这一点同学们还可以从《语文读本》中的《鱼我所欲也》中加以体会。另外,善于抓住辩论对方的心理、好恶,吸引对方,牢牢把握辩论的主动权,也是孟子论辩艺术的体现。这一点可以从《庄暴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中加以体会。
2、孟子在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后,趁机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正面揭示了如何才能真正使“民加多”。孟子的描述中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观点?请简要分析归纳。
孟子是从“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及“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加以回答的。孟子指出: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是使百姓“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之始”。发展农业,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顺,才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此外,孟子还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批评统治者的虐政,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这些具体的措施体现的正是孟子重视人民,重视教化(“驱而之善”),反对武力兼并的“仁政”思想。
3、从课文的第3段和第4段看,孟子的语言有何特色?
文章的第3段和第4段各用了一组排比句:
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⑵“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这些排比句气势充沛,体现了孟子文章的雄辩气势。
4、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是什么?
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
5、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要表明什么?
表明统治者的荒唐,同时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小狗
- 《我的家乡》
- 《坐井观天》后传
- 我的家乡
- 童年
- 荆 楚鱼 糕
- 快快长大
- 战国二雄
- 二氧化碳汽车
- 牵牛花
- 我爱芭比娃娃
- 春天的桃花
- 松树
- 我的自行车
- 《南辕北辙》新编
- 浅谈公路桥梁路面施工技术
-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 成灌快铁与成都地铁2号线客流预测
-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1)
- 改性沥青在中国高速公路上的推广及应用
- 试论音乐元素的掌握(1)
- 成渝高铁天窗设置的研究
- 高铁工程不容“小算盘”
- 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1)
- 浅谈超载运输对公路路面及桥梁的损害及防治
- 中国音乐:跨世纪的后殖民现象批判(1)
- 快速修复技术在桥梁路面中的应用
- 创设情景 诱发情感(1)
- 京沪高速铁路跨A11高速公路1
- 浅谈高铁经济与高铁媒体的传播价值
- 《乌鸦喝水》教案
-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教案
- 《影子》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画》教案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画》综合资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