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整个过程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已经很“尽心”了,可还是和邻国之政无大差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这是为什么呢?

第二部分(从“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这里主要是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盂子听到梁惠王的发问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投其所好地以打仗为例,引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问题,让梁惠王回答。当梁惠王做出正确回答后,孟子顺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第三部分(3~5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3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这里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指出从“农”、“鱼”、“林”三个方面达到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的地步就是“王道之始”。

第二层(第4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依然使用了排比。

第三层(第5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总之,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孟子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结构示意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