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谈“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句的科学依据

荀子的“声非加疾”观点错误──兼谈谈“顺风而呼,而闻者彰”句的科学依据

人教版(包括各地的版本)高一语文第一册选有荀子的《劝学》一文,其中有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句话中的“声非加疾”不符合客观实际,观点错误。

为什么呢?请让我先从什么是“声音”说起。

有人说:“耳朵听得见的就叫声音。”有人说:“它是会响的。”有人干脆这么说:“打鼓发出‘冬冬’的声音,拍掌发出‘啪啪’的声音,打桌子发出‘彭彭’的声音……”显然,这些答案来自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马虎一点的话,我们可以说他回答得对。不过,假如一个物理学家也这么回答的话,恐怕大家就要笑掉大牙了!

当然,物理学家却从来不会这么回答。他们往往先不说话,而是找来一面鼓,把一些小纸片撒在鼓面上,然后敲打鼓面。这时,可以看见小纸片在鼓面上兴高采烈地跳着“迪斯科”,而鼓发出“冬冬”的响声。当鼓敲得重的时候,纸跳得就高,“冬冬”的声音就响。敲得重的次数越多,“迪斯科”扭得就越快,“冬冬”的鼓声也越密。最后,物理学家才会给你解释:声音是由于空气震动产生的,和鼓面接触的空气,像鼓面上的小纸片一样受到震动,产生声波,这种声波也就是“耳朵听的见的”、“会响的”──声音。

我们知道,鼓面震动时,不时向外作凸──凹──凸──凹……的运动,和鼓面接触的空气也就随着鼓面作凸──凹──凸──凹……的运动,空气的体积不断被压缩──膨胀──压缩──膨胀……空气的密度也产生变化,不断地呈现密──疏──密──疏……的变化。鼓面附近的空气一边发生这种变化,一边把这种变化传递给离鼓面更远的空气……这样不断地继续下去,传入人的耳鼓,产生声音,这就是声音的传递运动,当然,这种运动频率极快。

明白了上述道理,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解释荀子说的:“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道理了。

风,是空气流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对空气的压缩和扩散会产生影响。如果你“顺风而呼”,那么,风对你的声音的传播无疑会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你的声音顺着风传播,就好比是顺水行舟,因为风会使本来就传得飞快的声音更加神速,使它的压缩──膨胀──互缩……的运动更加剧烈,声音中的逆风方向的声波受到阻挡,有一部分被挡回来,和顺风的声波重迭在一起。这样,声音不仅在传播时因速度加快而损耗减少,而且还会在传播时意外地得到一些音量,和无风时相比,怎么不会“而闻者彰”呢?

“顺风而呼”,“而闻者彰”的自然现象很容易被人们感知,除了顺风而来的声音确实比逆风而来的声音响亮外,可能心理作用也是一个因素。因为顺风听音非常清楚,而逆风听音却很模糊,两者相互一比较,顺风听音的清楚性当然就更加突出了。

另外,用分子震动论来解释“顺风而呼,而闻者彰”的道理也未尝不可。发声物体在震动的时候,撞击了贴近它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分子,这些分子接二连三地撞击贴近它们的分子,声波就传到远方去了。有风的时候,分子接二连三的撞击运动进行得会更快、更剧烈,听的人也就觉得更清楚。

可见,“顺风而呼”,声音加疾了,而并不像荀子说的“声非加疾”。荀子所说的“声非加疾”虽然不正确,但他说的“而闻者彰”却是合乎科学理论的。

我们当然不能苛求两千多年前荀子,只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清楚这些道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释才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重男轻女的思想何时消
读《生的喜悦》有感
《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和时间赛跑
顽强的女孩
感想
我读《神探福尔摩斯》
读《烽火昭平》有感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感
读《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有感
读《汲取消化运用》有感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读《让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有感
谦让之美
学区研训员年度工作总结
五好乡镇党委事迹申报材料
大学校极优秀团员申报材料
志愿者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事业单位预算政府采购申请报告
汽配优秀班组申报材料
关于成立ERP选型实施领导小组的请示
环保局2011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农业工作站2011年工作总结
副处级后备干部考察材料
监察局2011年工作总结
社会公德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商务局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对策
积极探索建立审计项目组运行机制
政府审计发展十大趋势
浅析国家审计对社会审计组织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
谈国有企业改革对企业审计的影响
正确把握审计定位 推动审计工作新发展
学习独立审计准则的几点体会
当前审计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于深化金融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贯彻审计纪律“八不准”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整合资源推进审计工作科学化发展
试论乡镇审计如何健康发展
政府财政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财政效益审计问题的思考
国外商业银行审计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格高调远景,豪迈激荡情──对《沁园春·长沙》的多层理解
《沁园春·长沙》中心思想
关于《沁园春·长沙》的主题
大境界·高格调·重手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多元视角解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三换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比较
《沁园春·长沙》特殊句式
描写秋天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从三个层面解读《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法提示
《沁园春·长沙》学法引导
意象壮美 意境高远──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赏析
抒尽襟怀一“独”字──读《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