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试说
《劝学》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关于它的译文可以说比比皆是,要给学生讲解此文,自然不会是太难的事情。然而,若对照原文直译,文中的几个“而”却可能让你处境尴尬。人们对下面的几个“而”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于上列句中的“而”字,人们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君子只要多方面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没有过错了。”
《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第一个“而”表递进,第二个“而”表并列;《中学语文备课全书》则认为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递进。其他书说法不尽相同,以这两个观点为代表。
笔者认为,“博学”和“日参省乎己”是递进关系,它们有先后关系,不能前后互换。因此,其中的“而”,应该作“而且”理解。而“知明”和“行无过”既不是递进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因为,它们若作递进看,给人的感觉则是:“知明”的人再前进一步才能“行无过”。若作并列看,“知明”和“行无过”就应该可以互换,但此处明显不能互换。此处的“而”应是表因果关系,“而”当理解为“因而”。全句可翻译为:道德品行好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因而行为也就没有过错了。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展望,(但后来才知道)比不上登上高处眺望看到的东西多。”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一语文跟我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望,但不如登到高处看得远呢。”
比较这三个译文,各家对“而”的理解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如果问它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就会有“表修饰”和“表承接”两种说法。那么,到底怎样理解?
笔者认为,此“而”宜作表修饰的连词理解。因为“跂”和“望”虽然是两个动作,但是它们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方式、形态。如果作承接理解,那么,“跂”的时候就还没有“望”,“望”的时候也就不一定“跂”了。这样和原文意思就有了出入。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登到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同它没有大的出入。但是如果要解释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同样要碰到与上一句相同的问题:它是“表承接”还是“表修饰”?
笔者认为,此“而”宜作“表承接”理解。因为“登高”和“招”是两个动作,它们有先后之分,登高的时候不一定招,招的时候,已经登高。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雕刻一下就放下,即使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动一下刀子就放下,哪怕是朽木也刻不断;只要坚持刻下去,哪怕最硬的金子和石头,最终也会雕刻成功的。”
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大致相同,在单独解释个别词语时,差不多都是把“而”作为“就”来理解的。但人们在翻译时,总会觉得不连贯,所以常在句中添加一些词语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而笔者认为,如果将句中的两个“而”都作“就”字理解,全句并不通顺。可不可以将
“而”理解为“如果”呢?
就全句而言,该句应该是由两个假设关系构成的并列复句。译文为: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那么朽木都不可刻断;如果坚持雕刻不放弃,那么金子和石头也可以雕刻(出艺术品)。这样翻译,比起上面的译文是不是更简洁明?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对它们的思考,在此提出,希大家不吝赐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花花的故事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我家的猫
- 暑假郊外秋游
- 从《乌塔》想到的1
- 从《乌塔》想到的10
- 从《乌塔》想到的7
- 从《乌塔》想到的8
- 观察日记——小金鱼
- 公园的一角
- 秋色花园
- 蝈蝈儿讲的故事
-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 我的发现
- 从《乌塔》想到的
- 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及潜规则指南
-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 基础构造常识问答
- 悬挑脚手架 与落地脚手架区别
- 地产开发详细流程 开发人员必看
- 设计与施工中若干常见病害的防治对策
-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
- 施工员在施工现场要肩负多少责任?
- 楼地面构造常识问答
- 饰面装修常识问答
- 建立学习型施工单位之读书策略建议
- 房屋建筑的模板工程最忌讳什么
- 试论房地产高层住宅抗震施工质量控制
-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杂谈
- 建筑专业施工图纸核查要点
- 《难忘的泼水节》 重难点分析
- 《难忘的泼水节》 整体阅读感知
- 《难忘的泼水节》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1
- 《难忘的泼水节》 知识点精析
- 《日月潭》 重点问题探究
- 《日月潭》 知识点精析
- 《难忘的泼水节》 相关介绍
- 《难忘的泼水节》 考点练兵2
- 《难忘的泼水节》 教师语录
- 《葡萄沟》同步作文 家乡的葡萄
- 《难忘的泼水节》 重点问题探究
- 《日月潭》 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难忘的泼水节》 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