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荒唐的《劝学》,无辜的荀子

教书多年,当然想过自己究竟是干嘛的。思前想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到现在,如果有谁教我解释一下教师的天职,我会说,教书嘛,无非就是教会学生想事。“想事”是必要的,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得面对各色各等的事儿。处理好的前提,就是“想事”。当然,作为一个普通教师,说“教会”,未免大言不惭。因为,那个“会”,其实是无止境的。这个世界上活过的人以及还没活过的人,我敢说,没人敢夸口说自己已经“会了”。但教育还是需要的,教师也是应该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在教学生“想事”么?

绝对纯粹的“想事”,应该在数学学科之中。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人不能整天做体操呀!做体操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做数学的目的,据我所知,对绝大部分人的价值,并不在于终身琢磨数学,这个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数学家。也不在于记帐数钱,这点儿功夫,中国古人早已研究出来了,用不着引进那门显然“全盘西化”的功课。数学的价值,在数学之外,在于,通过琢磨数学,养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维格式。也就是说,养成一个“合理想事”的能力和习惯。教我看,学生学数学,只要能够基本避免“信口开河”的毛病,就算没白学。

众所周知,究其实质,数学还是“虚拟的”。X和Y代表什么?你想让它代表什么就是什么。推理的时候,要注意前提和程序,不能乱来。1958年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对毛主席说亩产万斤甚至更多是“科学的”。仅此一点,就可以判定,学森同学的数学是白学了。虽说,他老人家为了“卫星上天”贡献了不少力量,但作为一个学者和科学家,不能说及格。当然,钱学森的信口开河是有借口的,大约,也是应该得到原谅的。但有些人,不需要借口照样信口开河,且源远流长贻害千年──比如,战国时的那位荀子。

荀子,基本上被划为儒家。但,他和孔孟的不同还是很明显的。核心在于,他不认为人性是“善的”。孟夫子所言之“三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他一概不信。如此,基因突变,变出来一个韩非──权谋之术的集大成者,并不奇怪。人性本恶,恻隐什么?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和平共处。韩非子的书,到今天看来,都足以令你脊梁骨冒凉气。比如我,总会有些好奇,想,一个人,经历过怎样的厄运沧桑,才能“心冷”到那种程度?不容易啊!

韩非子和他的老师荀子,我不去考证。我要说的是,荀子的思维,是非常没有逻辑的。做出一副雄辩的样子,辩辞霍霍的背后,并没有多少逻辑支撑。也就是说,他自个儿提供的“前提”,并不能对他自个儿的“结论”构成支持和支撑。在我看来,凡是没有逻辑的说法,无论他是谁,我能做出的基本评价是──信口开河。比如,前些年,全国人民都曾经背诵过一句名言,所谓“八亿人口,不斗行吗?”韩非先生说过类似的话,所谓“上下一日百战”,假借黄帝之口说出来的。现在想来,一句话──不斗为什么就不行呢?

一个人说话,通常,是由自己在“社会利益格局”中的位置决定的,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是也。于是,广州市政府“禁摩”的时候,摩托佬们老大不高兴,正常。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人类中的极少部分人在极少部分场合,往往,会超越个体的“利益立场”发言。这些人,一般下场不会太好。后来,我们通常称他们为“烈士”。处于“利益立场”的考量,世界上少不了指鹿为马的悲喜剧。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他们都是“被逼的”。除去这些个因素,还有一些人满口胡话。我感觉,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不会想事”。这种人,大约也是值得同情的。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我已经原谅荀子了。一个人,说自己相信的话,本无大错。一个正常的社会,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去做出取舍。我不相信,那些满口胡言的话语,会成为人类的终极选择。如果真是那样,咱不做人也罢。现在的问题是,亚里士多德及其《逻辑学》问世2000余年的当今,中国的学生还得刻苦学习荀子之流的胡言乱语。听老师讲解还不算,还得背诵下来。戈培尔曾经云过,“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成了真理。”那么,胡说八道呢?荀子语录我读得不多,今天,只拿《劝学》说事。我的态度很鲜明,《劝学》中,荀子没有逻辑,全然语无伦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蓝草而靛青,存在一个“提取”的过程,定然属“化学反应”无疑。水而冰,当属“物理反应”之一种,变量在于温度。直木而轮,应该是“外来力”使之扭曲。至于“金就砺”,通过摩擦,使刀刃部位的金属分子减少,磨刀是也。就这一堆“乌七八糟”的现象,被荀子给“统一”起来了,拿来作为“君子通过博学和反省即可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依据。这大约算得上传统文化一直吹捧的“究天人之变”的经典语段了。大家看,是否真正“推得出”?

下面这段,照例存在“推不出”的问题。“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欲达到“博见”的目的,“跂而望”是不如“登高”。同样是呼喊,“顺风”应该比逆风或没风效果要好。但,这些,就必然会推出“思”不如“学”么?推理的前提,在于概念和判断。概念模糊,判断不充分,怎么能有谨严的推理?“思”和“学”的并列,合理吗?请问,世界上可存在不需要“思”的学习?“假物”的解释,应该是“利用外物”。这种没有语境的“唯目的论”,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没有什么不能利用,“利用意识”越强,就越加“君子”!

贵为君子,不但可以强奸民意,自然,也可以强暴自然。“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风者,大气环流也,和“山”与否,还真没什么关系。按他的说法,台湾海峡的台风又该如何解释?浅滩深渊,我们都见了不少,请问,又有谁见到过所谓“蛟龙”?无论螃蟹还是蚯蚓,其生活习性,大约都是一个生物学命题,根本不存在什么“用心一”抑或“用心躁”的说辞。毛病太多,罄竹难书,这里,还是聚焦“推不出”吧。

作为学者,每一个概念的使用,都得慎之又慎。关于“山”的形成,用“积土”来解释,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叫地理教师去解释,他该怎么说?我想,起码,会提到“大陆漂移”说。他会说,起码,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就与“积土”与否关系不大。荀子的文字中,所有概念都是不需要定义的,“蓝草”的元素构成,“靛青”的分子式,都是可以忽略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举不胜举。学者们──其实都是伪学者──胆子大得很,自己根本不懂的东西,随便拿来说事,发展到最后,便成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显然不足为奇。

作为现代人,我当然明白,由于所处年代的关系,荀子所有的胡言乱语都是应该得到原谅的。问题是,今天还让这些没有任何逻辑的东西占据着我们的教材,大约,是不能由荀子来负责的。中国文化的源头,本来就缺乏逻辑,缺乏实证精神,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求和尊重。在这方面,遵循“拿来主义”的方略,应该没错。而现在的怪现象在于,上一节课,数学教师大肆演绎逻辑。下一节课,语文教师却引导大家尊崇胡言乱语。当然,这责任,似乎也不能全部归结到语文教师身上。语文教材的编者,自身水平有限,选编教材的时候,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于是,像《劝学》这样的伪科学乃至反科学的文字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中国当代教育,我想,邓小平先生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值得回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向来推崇教材统编,而“统编者”的思想和境界,却不怎么过关。如何让教材编篡者具备真正的“世界视野和现代意识”,应该放在整个中国教育的前端,去考量,去改善。按此标准衡量,语文教材中的一大批篇目,都存在被撤除的必要。只有真正给予学生“想事的能力”,中国教育才可能真正步入正轨,中华民族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聪明的民族。而目前,太多的教材,都是一笔糊涂帐。问题是,直到现在还在喝“糊涂奶”的孩子,长大以后,又能聪明到哪里去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名人
难忘的启蒙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爷爷,你笑一下吧
阳光喔形象大使之馋猫(二)
我谈我家的第二电脑――妈妈
爱吹口哨的爸爸
家庭脾气档案
我是字典
倾听爸爸的鼾声
老妈买衣三大绝
“疯狂“系列之《我的疯狂家庭》
我的“抠门”妈妈
阳光喔形象大使之馋猫
俺老妈脸上的“四季”
延安水浒传:日本人眼中的中共领袖
供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重点试论
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试析
《水浒传》内涵探讨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以和合奋进之势建设一流县供电企业简论
浅析《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浅谈《水浒传》中的儒家思想
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浅析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研究分析
从新角度探讨铁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
资讯 人物评论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评论的作用
袁雪蕾诗歌及评论
关联企业中特殊债权人问题试析
《称赞》教学设计2
《纸船和风筝》课文内容
《蓝色的树叶》优秀教学设计
《纸船和风筝》课文在线朗读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案
《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一课一练
《蓝色的树叶》课文内容
《称赞》教学设计3
《称赞》课文内容
《称赞》优秀教学设计
《称赞》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