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劝学》问题探究

《劝学》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31

《劝学》问题探究

1、《劝学》一文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围绕这个中心,文章用三个段落,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第1段说明学习的意义,指出学习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品德;第2段说明学习的作用,并指出学习要“善假于物”;第3段说明学习应采取点滴积累、锲而不舍、用心专一的态度。本文的论述采用了逐层深入的结构,环环紧扣。

2、《劝学》一文的魅力在何处?

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而不衰。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手法时又极其自然灵活,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文章中的比喻或先声夺人,或水到渠成,均通俗明了,直观浅近。不仅如此,比喻还多样灵活富于变化。有的地方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地方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通过正反对比的手法,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加具体、明白;有的地方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多个不同的比喻,共同说明学习的重要作用。本文使用的喻体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具体形象;表意显豁而深刻,使人读来津津有味,从中受到启发。

3、学习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本文中,荀子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指出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取得的。君子所以能超过常人,并非先天素质差异所致,而是后天善于学习使然,这同孔子“上智下愚”的思想截然不同,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文中又指出学习要靠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用心专一。这些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本文也有不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这是缺乏科学知识的说法;另外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方法的论述,只强调了积累、锲而不舍、专一,而没有强调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4、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荀子所说“学不可以已”,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荀子把“学而时习之”改为“学不可以已”,且通过“君子”之口说出来,这对纠正人们学习上常犯的不能持之以恒的毛病,更有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抓住关键,解决了根本问题。就强调的程度来看,孔子虽然也“劝学”,但“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学习目的及其重要性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认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就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孰对孰错呢?

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苟子把“所学”与“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这意味着学习的目的是要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知识,去改造客观世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汽车节
电视迷
快乐的大夫山之游
读《皮皮鲁外传》有感
读《木偶奇遇记》有感
我的阅读故事
小熊的水枪
读《罗斯福》有感
《神雕侠侣》读后感
第一次挨打
友谊之桥
潮汕功夫茶
海潮
幸福是什么
纯真的友谊
酒店领班申请书范文
农业财务核算组工作总结
申请购置设备的报告
一级士官申请书
两地分居工作调动申请书
市人事局纪检监察人事工作总结
士官留队申请书范文两篇
司法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团市委机关效能年活动上半年工作小结
贷款申请书
两地分居请调申请
文体局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交通局上半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总结
“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总结
十佳大学生申请书
论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及关键点例析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不同点
入世对我国审计的影响与风险防范
如何规范审计收缴处罚款项解缴入库
博弈与现代审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给独立审计带来了什么?
走出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
规避审计风险
债转股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行业会计制度下的年报审计调整
CPA防范风险的新举措
地方商业银行审计应注重特色
截止期测试在销售收入审计中的应用
《诗两首》结构图示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说课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诗两首》词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