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论文对长篇叙事材料的处理──兼谈《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

论文对长篇叙事材料的处理──兼谈《过秦论》对写作的启示

写议论文,不可不用事实材料,然而许多学生对较长的叙事材料却不善于处理:或不加选择,全盘照搬;或不辨轻重,详略失当;或不作分析,观点欠鲜明。《过秦论》一文用大量的篇幅来叙事,用叙事来说理,在叙述史实时,作者又力避平铺直叙,而根据表达观点的需要,作了各种技术上的处理,对中学生写作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一、根据观点,截取材料

秦国若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为诸侯时算起,其历史可谓久矣,经历的君王可谓多矣,史迹可谓浩繁矣,如果一一写来,不仅有拖沓之嫌,更主要的是有些史实不能足以证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观点,于是作者只从公元前361年即位的秦孝公开始叙述秦的历史。那么为什么要选取秦孝公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史实呢?因为他们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的策略,使秦国逐渐强大,以致诸侯恐惧,“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便进一步证明了全文的观点。以上均为正面材料,接下来作者根据观点的需要,又选取反面的材料(“仁义不施”)来论述。秦国统一以后,“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这说明秦国不仅不再施行仁义,反而以人民为敌,使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至于最终灭亡,不亦宜哉!可见定向取材,不枝不蔓,文章的观点才鲜明有力。

二、服从观点,调配材料

材料截取以后,孰轻孰重,孰详孰略,还要根据观点的需要,作合理调配。《过秦论》对历史材料的处理,可以说匠心独运。文章对秦孝公时的“兴”,“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时的“强”,“及至始皇”时的“盛”都作了较详的叙述,有的甚至还用反衬的手法进一步突出,其目的是为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又如对九国人才一一列举,可谓详备之至。一般人认为用“人才济济”四个字来概括也未尝不可。其实作者是以极言九国人多势盛,来反衬秦之极其强大,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如此强大的秦国,为什么最终灭亡了呢?这样就自然突出了全文的观点。

《过秦论》有时选材非常简略,即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高度概括,如对始皇以前的孝文王、庄襄王只说了九个字:“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这当然是事实,但也并非一点可写的事没有。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间,帝业虽已基本建立,然而尚遗留两项任务:一是扫尾工作,二是建立新帝国的规划。只是这些史实与全文观点联系不大,文中只以“拱手”二字作概括。再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八个字,实际概括了前334年至前318年之间苏秦两次游说六国合纵攻秦,前298年魏、齐、韩三国联合攻秦,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的史实。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横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土宽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事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由于本文对史实作了高度概括,使人觉得文章饱满充沛,简练而有力度。

三、突出观点,分析材料

有些同学在引用了一大堆材料后,不作任何分析,只在最后用一二句话点明就结束全文,将观点硬塞给读者,观点与材料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这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材料,只是一种现象,若不进行分析,读者就不明白材料所揭示的意义,不明白作者引用的意图,就起不到文章应有的启发、警策、教育人的作用。《过秦论》则不然,在前面层层铺垫、定向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紧接着又围绕观点比照议论:陈涉之位与九国之君比,尊卑悬殊;陈涉的武器与九国的器械相比,利钝大别;陈涉之众与九国之军比,众寡极异;陈涉之谋与九国之士比,智愚径庭。尽管如此,二者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令人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接下来作者便照应总结全篇材料,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材料,“然后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3段材料,“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4段材料,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二句,点出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既不唐突,又不生硬,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对材料进行分析的效果可见一斑。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刘老师
外公,我想你
自我介绍
今天9月1日
“彩票迷”老爸
牛牛也疯狂
师恩永难忘
ILOVEI
她的刘海
我的自画像
唉,可怜的废纸片呦
我最依靠的就是你
我的姥爷
一个让我佩服的人
我的妈妈
中国经济论文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论文基于信息技术范式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研究
中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对中国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论文制度因素对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经济论文关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
中国经济论文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何以领跑全球
中国经济论文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论文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感悟父子真情,学会品析人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案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