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师说》的中心论点新的教学用书和其他一般的参考书大多认为是文章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笔者认为这样归结有失偏颇。
本文的中心论点恰恰应该是这段最末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尤其不能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去掉。)
其理由有三:
第一、“古之学者必有师”没体现作者切中时弊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目的;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介绍得很清楚:“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当时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师说》给了最好的注脚:“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原来他们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的多少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可以为师,标准不清不,正是其根源之所在。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论点则正好切中肯朞,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
第二、没有很好的体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把论点归结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论定教师的职责,“人非生而知之”,是指出从师的必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明确择师的标准。从这段的结构来说虽然也统一得较好,但对全文其他段落却顾之不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作为论点则可高屋建瓴,统揽全文。
首段从“师”和“道”之间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明白这一道理的重要意义;至于“传道”与“习其句读”的大小问题,则可看作是作者的一点插入性补充,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顺便说一句”。
第三段举圣人求师之例进一步论证、补充中心论点。
第四段交待写作动机,并从李蟠学业上的成就再作正面论证。
第三、没有很好的点化出文章的价值精髓;也没有新意。纵观全文,真正具有开创性价值的观点、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不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何况用前者作论点既缺少新意,也无多大的启发作用。
因此,我认为把“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可取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还会像原来那样快乐吗?
- 我们想念周公
- 我们班的女生
- 我的“疯狂”一家
- 快乐的Mrs.Huang(快乐的黄小姐)
- 难忘老师
- 弟弟数数
- 班里四侠大曝光
- 幻想之行第十六章觉醒的拉特里欧,可怕的神秘
- QQ宠
- 我的妈妈
- 我的伟大计划
- 我的爸爸
- 不爱干净的弟弟
- 我的古怪同桌
- 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 计算机智能视频监控之目标跟踪的探索与研究
- “双保险”推动生猪养殖健康发展
- 特种动物养殖“逆势飘红”
- 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探
- 上海市崇明县不同规模养猪场恶臭防护距离研究
- 少儿美术素质教育初探
- 东营建13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
-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中学体育
-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污染危害与防治
- 浅谈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探析规模化养猪场气喘病的防治对策
- 结合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德育工作
- 积极实施池塘标准化建设切实推进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
- 山东谋划由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向强省转变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
- 《最后一课》汉译琐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木兰诗》起源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 《土地的誓言》教案
- 《邓稼先》教案
- 《丑小鸭》教学参考
- 《木兰诗》教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读
- 《木兰诗》的艺术美
- 《木兰诗》教学设计
- 《伤仲永》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