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7

也谈《师说》的中心论点

《师说》的中心论点新的教学用书和其他一般的参考书大多认为是文章首句:古之学者必有师。

笔者认为这样归结有失偏颇。

本文的中心论点恰恰应该是这段最末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尤其不能把“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去掉。)

其理由有三:

第一、“古之学者必有师”没体现作者切中时弊解决社会问题的写作目的;韩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介绍得很清楚:“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当时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现象呢?《师说》给了最好的注脚:“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原来他们心中的“师”是有年龄、地位、道的多少等方面限制的。什么人可以为师,标准不清不,正是其根源之所在。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一论点则正好切中肯朞,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标准,澄清了人们糊涂的认识。有效地解决了社会问题。

第二、没有很好的体现文章的论证结构:

把论点归结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论定教师的职责,“人非生而知之”,是指出从师的必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是明确择师的标准。从这段的结构来说虽然也统一得较好,但对全文其他段落却顾之不周。

而“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作为论点则可高屋建瓴,统揽全文。

首段从“师”和“道”之间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明白这一道理的重要意义;至于“传道”与“习其句读”的大小问题,则可看作是作者的一点插入性补充,类似于我们今天的“顺便说一句”。

第三段举圣人求师之例进一步论证、补充中心论点。

第四段交待写作动机,并从李蟠学业上的成就再作正面论证。

第三、没有很好的点化出文章的价值精髓;也没有新意。纵观全文,真正具有开创性价值的观点、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不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而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何况用前者作论点既缺少新意,也无多大的启发作用。

因此,我认为把“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可取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柳絮飞呀飞
小鸟别害怕
爬山
给奶奶送点心
书法课
第一次学骑自行车
长颈鹿的长围巾
小金鱼
放风筝
美丽的小叶女贞
鲈鱼
调皮的小虾
我的哥哥
小猴做推车
一次有趣的游戏
高校著作权争议及其解决(1)论文
民主阶进理论
环境容量的民法进程(1)论文
民事诉讼规则在行政诉讼中的运用及其限度(1)论文
论试用买卖的预约属性(1)论文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二)-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1)论文
宪政视野下的选举制度改革之必要性和思路
论利息的法律管制(一)-兼议私法中的社会化考量(1)论文
论不动产登记簿公信力与动产善意取得的区分(1)论文
制度碰撞与文化交融:全球化中的两种景观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思想
论过失导致的纯粹精神损害-以美国法为中心的考察(1)论文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5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6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8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7
《小小竹排画中游》课堂实录与评析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0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11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0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7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