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师说》译文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以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也就在那里。
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被继承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的所以成为圣人,愚人的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对于自己呢,却不肯从师学习,这真糊涂了。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老师。不懂得书中的文句就从师学习,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明白道理的地方。巫医、乐师、各种工匠,不把相互学习当作难为情。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听到有人以“老师”、“学生”相称,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拍马。”唉!从师学习的传统不能恢复,从这里可以知道了。巫医、音乐师和工匠,是所谓上层人士看不起的,现在那些“上层人士”的明智程度竟然反而不及这些人,岂不是可以奇怪的么!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李家的儿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代的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未来
- 我的世界我做主
- 妈妈的爱
- 我在爱中长大
- 这节课真难忘
- 我会做饭
- 我会画画
- 我会弹古筝
- 我们又要玩游戏了
- 一张旧照片
- 母爱无疆
- 这并不叫结束
- 中国不再弱小
- 一张旧照片
- 战争与和平
- 中国首条水上公路通车耗资4.4亿 被“最美水上公路”
- 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研究
- 运动精神点亮人生
-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研究
- 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与策略研究
- 美国含金量最高大学评比出炉:斯坦福拔头筹
- 轻名重行追梦路创新严厉育英才
- 香港情 金记传
-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
- 商业银行信贷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思考
- 幼教翘楚 办学楷模
- 关于做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的思考
- 运动减肥研究综述
- 企业家的教育情怀
- CCTV时代影响力电视颁奖盛典在京举行 春言金融等企业获奖
-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 《开天辟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开天辟地》案例分析
- 《但愿人长久》课堂实录
- 《春联》课堂教学实录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五
- 《田园诗情》教学设计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三
-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二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二
- 田园诗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设计
-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三
- 《天安门广场》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