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动物游戏之谜》导读
林承雄
科学性、艺术性是科普作品的两个要素。《动物游戏之谜》一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先说科学性。
科学性就是科普作品不仅要准确地普及科技知识,而且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以帮助人们真正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本文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知识准确、真实。本文从动物行为研究的视角介绍动物游戏方面的科学知识,不管是已经成为共识的普遍规律,还是尚待进一步深入验证的各种假说,都言之有据、实事求是。在讨论动物游戏原因这个问题时,作者提供的种种假说均立足于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长期的观察与研究;而且在介绍这些假说时,既列举具体动物的行为现象,又分析其行为动机,例证确凿,推理缜密。
2、思维严密、清晰。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文正是遵循这一特点来安排思路的。课文的结构采用“总—分—总”形式:先总结归纳,列举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然后分项解说,先指出动物游戏的基本类型,进而围绕“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这一问题,举出研究者的假说,促使读者思考;最后比较总结,提出新的展望。如此环环相扣,使文章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态度严谨、认真。文章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关于动物游戏的科学知识,而且使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认真的态度。从文中研究者们的观察研究与所提出的假说中,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他们对动物生命存在的尊重,对其生命奥秘的敬畏,以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不因循守旧而勇于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如“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对它们的估计”这一句就充分地表明了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人们对动物游戏行为的研究还很肤浅,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
再说艺术性。
艺术性指的是科普文的写作技巧。科普文的艺术技巧主要体现在通俗性和趣味性这两个方面,即要“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下面着重谈谈趣味性。本文的趣味性主要得力于下列几点:
1、描写:
形象的描写,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说得具体、生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章开头三段以描写来蓄势,简洁地勾画出叶猴“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北极渡鸦的“像小孩坐滑梯一样”的滑雪游戏,露脊鲸高举尾鳍“得意洋洋”地“扬帆”行驶等奇妙的景象,来吸引读者注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动物游戏所表现的智慧的惊叹和喜爱之情。举例时也用简笔描写,以增添情趣。如介绍动物的单独游戏,作者这样写:“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这里用了“欢快”“荡秋千”等拟人化的词语,传神地写出了动物游戏的可爱。
2、举例:
举例,也是增强科普文的通俗性与趣味性的一种常见方法。对一般读者而言,动物游戏行为研究是一门比较陌生的科学。为了将动物游戏的动机这一科学原理说清楚,作者通过举例,给读者以具体实在的感性形象。如文中在介绍“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时,作者举了北极熊、野象的游戏来诠释“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这一观点。又如在提出各种关于动物游戏动机的假说时,作者也都举出大量的典型的实例来说明其理论的自洽性。
3、设问:
科普文重在普及科学知识,因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写作时要充分考虑的一点。采用设问辞格激趣是常用的方法。如开头三段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它们是在打架吗?”“它们是在表演吗?”“露脊鲸又是在干什么呢?”这就设下了悬念,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如第10自然段中的“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游戏呢?”用这个问题来使人们已知的(“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和未知的(动物何以消耗大量能量游戏)形成矛盾,以激起探究的兴趣。还有结尾第15段的“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戏”,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这个选择问句,则引导读者在对上述假说进行比较探究中尝试着去寻求更合理的解释,同时也使读者对动物生命智慧油然而生敬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庭趣事
- 南瓜粥
- 又见风筝满天飞
- 救救小鱼
- 真的谢谢你
- 小鸭灰灰
- 聚会风波庄
- 恺闻品三国
- 八月的那场雨
- 窗外雨幕连连
- 我家小橘
- 我在书中长大
- 没有办法讨厌
- 感受春天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激活敬业,从“诺言”开始
- 制冷技术在报纸生产中的运用
- 文章最忌随人后
- 社会保险与创业
- 米兰――设计师集结号
- 餐饮界的艺术风潮
- 记者的精神追求
- 慈善与帮扶:媒体社会责任的“微呈现”
- 做人做事做官“十忌”
- Piero Giovannini想做建筑界的“马可·波罗”
- 浅谈北方集体营林生产管理
- 沿着乡愁往回走
- 构建新一代E―Learning平台ELP4.0
- 科幻小说《三体》跨文化传播分析
- 关于艺术国际化学校在做什么?
- “蒙帖练字”的实践探索_语文论文
- “课前五分钟演讲法”及效果_语文论文
- “课文素材作文”训练的几种类型_语文论文
- 核舟之谜已解_语文论文
- “读”中品“味”_语文论文
- “课堂五分钟演讲”尝试_语文论文
- “读写例话”教学的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
- “阅读过程目标评价”的构想_语文论文
-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初探_语文论文
-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之我见_语文论文
- 标题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语文论文
-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学法指导_语文论文
- “茅檐”并非“代指庭院”_语文论文
- “踏歌声”应怎样理解_语文论文
- “自读文”教学浅探_语文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