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A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及四大爱情剧:
四大悲剧:郑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大爱情剧:郑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表哥来了
- 我的好朋友
- 四个迷的我
- 我这个人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一位好朋友
- 小小的我
- 我的好朋友
- 我的“自画像”
- 我的老师
- 自我介绍
- 令我敬佩的清洁工
- 奶奶的眼睛
- 可爱的小表妹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城市地铁选址方法研究
-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分析
- 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初探
- 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
- 游戏精神引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 探析电排站工程高支模设计与施工要点
- 母线差动保护动作跳闸分析及处理
- 试析石油化工用泵的经济运行及维护
- 浅谈石化企业生产用水处理技术
- 大斜度井投球分注技术在辽河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 综合性学习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 垃圾焚烧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 负压灌溉供水器供水速率与供水高度关系研究
- GPS信号和干扰技术的仿真
- 依托无锡“硅谷”推进微电子专业建设的研究
- 比尾巴
- 看菊花
- 在家里
- 《雨点儿》第二课时
- 在家里
- 小动物过冬
-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 《四季》
- 画
- 《过桥》教学设计
- 《假如》第二课时教案
- 自己去吧
- 自己去吧
- 哪座房子最漂亮
- 借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