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06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雷雨》中的周朴园
自己当学生时学《雷雨》,老师对我们讲“周朴园是《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思想的反动资本家的典型,他残忍、冷酷、自私而又虚伪。他凌辱鲁侍萍并始乱终弃。”我当时对老师所讲大部分都能接受,但在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态度这个问题上,老师没能让我信服,心中自此结下了一个疙瘩。现在执教后,又要教《雷雨》了,这便让我再次陷入了思索。
一、对“凌辱”和“抛弃”的认识《雷雨》,这个四幕剧以一天的时间,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30年前后错综复杂的纠葛构成冲突,揭示出“血缘的、人伦的、情感的、阶级的种种关系在家长制的制约下所必然造成的罪恶”(引自苏光文、胡国强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剧本对周朴园的刻画,主要是通过他对待繁漪和鲁侍萍这两个女性的态度来完成的。《雷雨》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舞台说明交待了周朴园“五十五岁”,鲁侍萍“三十年前”为周家生了第二个儿子后被赶出周家,可以推算出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二十三岁左右“相爱”。接下来便有了两个儿子:周萍和鲁大海。从周萍的名字我们明显看得出他是从了父姓母名,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周朴园对鲁侍萍不同于恃权仗势的人霸占民女,因此,周朴园和鲁侍萍发生性爱、鲁侍萍为周家生孩子不应简单地看成周朴园在“凌辱”鲁侍萍。鲁侍萍在周家的命运是悲惨的,最终被周家无情地“抛弃”了,这里周朴园罪责难逃。同时鲁侍萍饱含血泪的控诉也告诉我们,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是面对为自己生过儿子的前妻也会变得冷酷无情。同时我们从两人的对白中也可看出赶走鲁侍萍的并非周朴园一人,这里有很多原因,当然也有阶级不平等的因素。
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很多资料都把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作为表现周朴园“伪善”的主要例证。笔者对对周朴园的“怀念”一概否定的态度不能苟同。我们不能因为当鲁侍萍站在周朴园面前时,周朴园翻脸不认人(这充分暴露出这个资本家冷酷自私的阶级本性)就全部否定了周朴园对鲁侍萍怀念的一丝真情。剧本借助不同人物的台词多处交代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方式:30年前的家具依然保存并保持原先的摆设,一到夏天就关上窗户,衣柜上摆放着繁漪嫉妒而又讨厌的鲁侍萍的相片。这是周朴园认定鲁侍萍已死之后的所为,在这种情况下,又怎好说没有一些真怀念的成分呢?当然周朴园后来翻脸不认人则暴露了其阶级本性。因为这有损他的门第和名声,必为他那个阶级所不容。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应当简单地否定周朴园那即便是微量的男女之爱、亲子之爱的人性,不能像套公式一样就此界定为“虚伪”。不然,后来周朴园“叫账房给鲁贵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三次“拿起”和“望着”鲁侍萍的相片,并预备寄两万块钱,又如何解释呢?
三、教学中的启示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朴园这一反动资本家的残忍、冷酷、自私──这主要从他的发家史、他对两个女人的态度、他对鲁大海等工人的态度等方面来揭露;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形象都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公式化地去看一个人,而应重视人性。只有这样读者才能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文学形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菊花
- 小河
- 我的笔袋
- 缘分
- 看爸爸烧菜
- 日记
- 我能行
- 和妈妈斗智
- 湘江风光带之夜
- 这件事令我感动
- 你的微笑
- 瞧,我们这一家子!
- 假如我是老师
- 可爱的小白兔
- 我的表妹
- 论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管理学论文
- 加强和改进金融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管理学论文
- 论中西方对资本成本的不同理解-管理学论文
- 论如何改进成本管理-管理学论文
- 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管理学论文
-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审计的分析
- 论企业潜成本理论的探索-管理学论文
- 论战略成本管理与ERP-管理学论文
- 关于金融安全审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管理学论文
- 论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成本控制-管理学论文
- 论营销费用的控制技巧-管理学论文
- 论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方法-管理学论文
- 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思考-管理学论文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说课稿
- 《顶碗少年》说课稿
- 《灯光》说课稿
-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称象
- 《手指》说课稿
- 《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两只小狮子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二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说课设计之一
- 一年级语文每课小练:小白兔和小灰兔
- 《我最好的老师》说课稿
- 《鸟的天堂》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