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关于《雷雨》人物语言
戏剧语言有两种,一是舞台说明,二是人物语言。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我想,戏剧的定义,把文学与美术等诸类艺术并列一起却又放在首位,其实并非从广义的思维语言的角度解释戏剧,而是单单抽其以完成塑造人物形象、构建矛盾冲突之任务为主体的剧本创作而言;在搬上舞台或银幕之前,戏剧可以说是绝对优势的文学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戏剧特别是以对话为主要特质的话剧语言,就更是艺术中的艺术了。
在此谈谈《雷雨》人物语言的三个特点:
第一,高度个性化: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
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无情又无义,再也伪装不下去了,便化为语言,绝!摆架子,树威性,即使在不是自家人面前,也无法自持。既封建,又资本家;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他本能的以为。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直裸。
人物语言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鲁大海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鲁大海
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鲁大海
(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个性化语言的好处是:作家通过它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读者通过它直观(实际上是“直听”)人物的性格,生动可感,真实可信。
第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这样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这是个经典的潜台词。自豪,埋怨,理解,嗔怒……妙就妙在不言中;若“言”,那就白了。
潜台词的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那几乎不可能。简练到晦涩,那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而已。
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
潜台词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而有味。简练而无味不是潜台词,有味不简练也不是潜台词。
下面的潜台词使语言简练,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
周朴园(汗涔涔地)
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
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又如:
下面的下面的潜台词,鲁侍萍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一实一虚,一口一心,很有意味: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①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②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③
周朴园
怎么?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④
另一个角色的意思就是:
①她现在与你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②根本就无所谓什么亲戚。③她没有死,现在就立在你面前。④那次她母子被人救起了。
我想,潜台词之所以与戏剧特别有缘,是由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欧洲古典戏剧的“三一律”可以注脚:时间一律,地点(场景)一律,情节一律。如此集中的戏剧在语言上岂能拖沓冗长,岂能不以一当十?若把什么都交待清楚,岂不要演三天三夜?若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那还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
第三,富于动作性: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第二幕的结尾,繁漪与周萍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繁漪(冷笑)
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①
周萍
我已经准备好了。②
繁漪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③
①暗示了情节的发展(后来她确实把什么都抖出来了),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冲对繁漪的背叛使矛盾激化),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一语双关。
我国古代小说深得动作语言的精髓,写书写到无法再写的时候,往往就会“无巧不成书”的“节外生枝”。刀架到好人的脖子上了,会有侠客从天而降。不过这种动作语言不全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更多的是作者的叙述语言(环境描写也在其中)。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经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雷雨》中人物的动作语言有时也带有作者很强的主观动机,让读者很明显的感觉到“人为”的痕迹,请看下面鲁侍萍的语言:
1、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2、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推动情节发展)
3、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强烈的暗示;不问也行)
4、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5、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固然很想见到她的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的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所能解释得了的,而最重要的,是恰好的起到了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下面两个:
1、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暗示)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直接推动;节外生枝?)
2、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暗示)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直接推动;多么重要的衬衫!)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接下去的鲁侍萍开窗户的动作,如果没有她精确的说出衬衫的件数和绣有“梅”字的衬衫,试问情节如何发展下去?周朴园的语言,就是典型的动作语言。它的作用,从某种角度看,仅仅在于推动情节而已。而这一点,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一个剧作者必备的基本功。
戏剧人物语言的特点,这三点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特点,比如语言的口语化,便于观众当场接受等,这里就不涉及。通过学习《雷雨》,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三个主要特点,对于剧本的阅读和创作,应该是大有裨益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含羞草
-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 迎春花
- 我与普通话
- 新春感想
- 一滴小雨珠
- 春景
- 松树颂
- 我愿化作一场雨
-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 人生的支点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日记6则
- 谁不夸咱家乡好
- 潮
- 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
- 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1)论文
-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模式研究(1)论文
- 四川地震灾区文化产品价值提升模式初探(1)论文
- 新时期下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1)论文
- 新疆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1)论文
- 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 新视野新评价——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述评
- 物权请求权与消灭时效
- 论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工业经济影响(1)论文
-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贸业的地位变迁与启示(1)论文
- 商法的价值
- “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论析
- 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及其经济开发探讨(1)论文
-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1)论文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