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7

哈姆莱特形象浅析

【内容提要】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哈姆莱特》是他的四大悲剧代表作之一。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主人公,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有着美好理想和伟大抱负的哈姆莱特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他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在“重整乾坤”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有所行动,但未能完成这一重任。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关键词】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一、威廉·莎士比亚(1546~16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位伟大的剧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世界各地不断被整理、翻译、上演、评论、据统计,它们所涉及的语种仅次于《圣经》。后世的许多作家都对莎士比亚怀有一种高不可及的感叹。比如歌德就曾经告诫埃克曼:“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莎士比亚,一切提到他的活都是不够充分的,……对于他的伟大心灵来说,舞台是太狭隘了。”①T·S·艾略特也认为很难说莎士比亚究竟相信不相信文艺复兴的含混的怀疑主义,因而要谈论莎士比亚的话,也许永远也不可能正确。

莎士比亚生活在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正在土崩瓦解、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上升的大转变时代。一方面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愚昧的世界观正消灭,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的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正在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的社会关系及伦理观念,比如,包办婚姻及禁欲主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及伦理道德,诸如恋爱自由和世俗的幸福。它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人权反对绝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从莎剧中草药们可以看出,他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与残酷,强烈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在欧洲文化史上,他是起过很大进步作用的一位巨人。

《哈姆莱特》是莎剧中四大悲剧之一,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他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一部描写丹麦王子替父复仇的悲剧。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教育,因父王突然去世,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国。更使他无法忍受的是,父王尸骨未寒,母后就同新王──哈姆莱特的叔叔克劳狄斯结婚。新主声称老国王是在花园里歇息时被毒蛇咬死的。正当哈姆莱特疑惑不解之际,父亲的鬼魂显现,告诉他“毒蛇”就是新王哈劳狄斯,并嘱咐他为父报仇。哈姆莱特认为复仇不仅是他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家。他觉得自己有责任重整乾坤。但是他担心泄露心事,担心鬼魂是假的,担心落入坏人的圈套等,一系列的问题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最后他选择装疯。同时,新王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已经知道自己谋害老国王的真相,派人到处打听他的动向和心事,连他的两个老同学和情人奥菲利娅也被克劳狄斯所利用。哈姆莱特借一个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自己改编了一出描写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文死》,让戏班子演出台试探克劳狄斯。戏来演完,克劳狄斯就做贼心虚,找借口仓皇退席。这样,哈姆莱特相信克劳狄斯的罪行属实。正在克劳狄斯坐立不安的时候,宫内大臣波洛涅斯为他献计,让王后将哈姆莱特叫到房中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偷听,从便探明情况,在与母后谈话时哈姆莱特发现帷幕后面有人偷听,以认是克劳狄斯,便一剑刺过去,结果杀死了波洛涅斯。克劳狄斯知道事已败露,便使出一招借刀杀人,但并没有如他所愿,哈姆莱特安然无恙地回到丹麦。但不幸的是,奥菲利娅因为父亲被杀、情人远离而发了疯,落水溺死了。她的哥哥雷欧提斯发誓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克劳狄斯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决心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最后,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狄斯被哈姆莱特刺死,哈姆莱特与之同归于尽。

哈姆莱特是悲剧的主人公,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典型形象。他虽然身为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员,但他就读的德国威登堡大学是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在这里,新思想新文化熏陶着哈姆莱特,他对世界对人生有新的看法,他认为“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灵长!”②这新的看法是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

他鄙视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渴望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他有美好的理想,而且多才多艺。他一向待人诚恳,光明磊落。是具有进步思想和优秀品德的好青年。然而,残酷的现实改变了他。父亲突然死亡,叔叔篡位,母亲再嫁、友情、爱情的背叛,一系列变故接踵而致,打破了他的理想。使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的丑恶。哈姆莱特一次次发出感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③先前快乐,有理想和抱负的哈姆莱特变得郁郁寡欢了。由此可见,哈姆莱特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复杂多变的,而不仅仅是一个快乐王子。

二、哈姆莱特的身份虽然是王子,但实际上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形象,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下面仅从四个方面对哈姆莱特形象作浅略分析。

1、快乐王子:

哈姆莱特虽然出身王室,但他在国外留学,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对世界都有新的看法。例如,他认为“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是个有美好理想的青年,希望自己的国家也同样美好。在哈姆莱特眼中,父亲就像神一样,是个英明治国的君主,父母相亲相爱,拥有奥菲丽娅的纯真爱情,在自己的周围还有很多亲朋好友。由此可见,哈姆莱特是个幸福王子、快乐王子。

2、忧郁王子:

父亲的死,叔叔篡位,母亲再嫁,友情,爱情的背叛一系列变故接踵而来,打破了他的理想。对爱情、友谊和人生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热情的他,仅在残酷的现实中处处碰壁,而且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无奈之中,哈姆莱特一次次发出感叹:“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这与原来的快乐王子形成鲜明对比,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的丑恶。而为父亲复仇的义务,又引导他投入到现实斗争中。他对现实罪恶的认识越深刻,他的内心就越痛苦,以致对自己原先的理想产生了怀疑,陷入了思想危机,才变得精神忧郁。

3、思考的王子:

忧郁和平共处精神危机并没有击垮哈姆莱特,反而使他更加清醒了,他从幻想中解脱出来,回到了现实中。他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哈姆莱特在听到父亲鬼魂对克劳狄斯罪行的揭发后,便下定了复仇的决心。与此同进,他说:“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说明他对父亲被杀,叔叔篡位等事情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这件事情并非偶然,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它表明罪恶战胜了正义,现实世界脱离了理想的轨道貌岸然,整个时代颠倒混乱。因此,他认为自己的义务不仅是为父亲报仇,还要“重整乾坤”,让罪恶受到惩罚。让颠倒混乱的时代回到理想的轨道。

哈姆莱特接受仇任务后,并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装疯,他要借此举动来查明真相,也不致因行动鲁莽而造成错误。这表现出哈姆莱特性格的特点:思考密,行动谨慎,过多的顾虑使他变行动迟疑,缺乏决断,我让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另一部悲剧《奥塞罗》中的一位主人公奥塞罗。奥塞罗与哈姆莱特的性格完全不同。他永远都处于动作之中,而不像哈姆莱特那样沉溺于“延宕”和思辨。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如果将他们二人的位置对调,那么,哈姆莱特在证实苔丝德蒙娜的不贞和伊阿下的鬼活之前,绝不会杀死妻;而奥塞罗在第二幕就会干掉克劳狄斯。”④但我认为,无论是哈姆莱特的“延宕”和思辨,还是奥塞罗的“坚决和果断”,在那样的年代都逃不出悲剧命运,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4、行动的王子:

在“重整乾坤”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有行动的能力和欲望,但他没有发动群众,不相信群众,不知如何去行动,造成了他行动上的延宕。最终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重整乾坤的责任未能完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剑,或是挺身抗人生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哪一种更高贵?”⑤这集中体现了哈姆莱特在行动之前的犹豫不决。他从人类的生存意义这样深刻的角度来思考现实问题和自己的复仇使命,不免忧郁悲观,甚至抵消了行动的力量,使复仇变得延宕。

三、克劳狄斯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独自在祷告的时候,哈姆莱特没有杀了他,有人认为这是哈姆莱特优柔寡断、生性软弱的表现,是悲剧的根源。因此,也有人把哈姆莱特看作为犹豫的典型。但是,事实上哈姆莱特不是这种人,他有志气,对人生有积极的看法。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罪恶,克劳狄期的罪恶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桩。他的责任不仅仅是为父报仇,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按照人文主义理想,哈姆莱特自觉地担负起重整乾坤的义力。他行动犹豫的原因应该是:在一个伟大的目标面前,他想采取行动但却不知如何去行动。在最后,他虽然杀死了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了,但自己也敌人同归于尽,没有完成重乾坤的任务。这也展示了现实的残酷。

哈姆莱特之所以不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任务,有两方面原因。客观上,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而哈姆莱特所代表的先进力量比较弱小。主观上,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局限性,当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难免要陷入精神痛苦之中。哈姆莱特面地强大的恶势力,只想到希望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铲除恶魔,而没有想到广大人民群众是改革现实的根本力量,这注定是要失败的。此外,不少旧思想(保守思想)的重担在哈姆莱特身在存在着,这些旧思想使他在斗争中不能抓住时机,使自己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总而言之,哈姆莱特本身有弱点,但瑕不掩玉,他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想人物的形象。该悲剧既是对社会矛盾的揭示,也是对人文主义的理想的人物的歌颂,对人民与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注释】

① 转引自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46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② 《莎士比亚全集》(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49页

③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17页,曹未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97年7月,

④ 参见菲利斯·拉金《莎士比亚的悲剧》69页英文版,1978年

⑤ 《莎士比亚全集》(九)63页,人民文学版社出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莉莉女孩和鹿
播撒诚信的种子
鼠国庆功会
人类忏悔的泪水
给房子开窗
森林里的音乐家
20年以后的聚会
星星树
老鼠与蛇
考试
新编《白雪公主》
只学会一句话
龟狮赛跑
灰狼和野鹿
在公园的角落
“优秀团体奖”申请书
军训徒步拉练心得体会
公安系统执法示范单位申报材料
2011年饭店管理公司的工作总结
市龙头企业申报申请
投资担保公司工作总结
党风廉政建设示范单位申报材料
学校广播站工作总结
首届诚信示范企业的申请报告
2011年工程部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企宣部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暨下半年工作打算
五好党支部创建材料
本科优秀毕业生申请书
企业领导先进个人的申报材料范文
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战略分析
以“三全”视角管理目标成本(1)-成本管理论文(1)
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成因及对策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三维模式机制的构建
市场参与者行为与审计独立性
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关于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特征的一个分析框架
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模型研究:回顾与前瞻
风险概念在审计中的应用
现行独立审计模式的缺陷与重构
关于利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时机开展银行效益审计的思考
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审计师独立性
对改善审计判断的思考
试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小狗包弟》疑难解析
《小狗包弟》修辞手法
《小狗包弟》问题探究
巴老和一个世纪
巴金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
巴金谈文学创作──答上海文学研究所研究生问
《小狗包弟》题目简说
巴金:毕生实践“爱人”的伦理思想
小狗包弟赏析
《小狗包弟》写作背景
《小狗包弟》重点难点解答
他高举着燃烧的心
从《小狗包弟》说开来
对民族劣根的深刻省察──《小狗包弟》主题探析
《小狗包弟》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