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感体验法去鉴赏诗歌,并通过情感体验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⑴ 预习课文,过字词关。
⑵ 由学生推选的两队代表(每队三人)根据这首词排练小品,其中两人表演、一人旁白。
2、导入:
今天的课我将和大家一起穿越那漫漫的时空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一个忧伤的午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场哀婉凄凉的离别,去领略一下我们福建的婉约派诗人柳永,他那低沉伤感,缠绵悱恻的诗词作品。
(请学生打开课本。)
柳永是一位多才多艺而且多情的诗人,在他漂泊了一生的日子里,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适用于唱歌的新乐府,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谓是:“凡有井水饮处便能歌柳词”。
(询问预习作业的完成程度。)
3、通过听朗读、学生表演来总体把握作品的总体意境。
⑴ 学生听名家朗读《雨霖铃》。
⑵ 设计《情感剧场》,播放配乐《梁祝》,两队学生分别表演小品。
让学生来比较两队的优劣,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最后老师分别从表演内容,表演艺术以及旁白上对这两队同学表演进行简单的点评。
4、根据词的故事情节归纳作品脉络。
学生按顺序回答故事脉络
明确:帐饮无绪→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与何人说
5、根据故事脉络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以上脉络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侧面引导。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感受。(重点:无绪、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酒醒之后的故事情节---凄苦悲凉-)
让学生比较看文字的感受和看表演时的感受的区别。
明确:演员是根据词的情节来表演的,观众是通过观看表演所以感受是一致的,但是表演更加直观,所以感受更深一些,这种设身处地的沿着作者的思路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诗词作品的方法就叫做情感体验法。
教师补充:要想有更深的体验,学生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6、引导学生回答出表演的遗憾之处是因为缺少当时的环境,并让学生找出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导出情感体验法的另一要素:依情索景。
明确:
寒蝉──长亭──晚──骤雨
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杨柳岸──晓风──残月
每一个景配一幅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并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教师侧面指导。
明确:这些感受其实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景语即情语,诗歌作品当中景物与作者所表达的“意”关系密切(总结一下学生的发言,重点:是:寒、长亭、沉沉、杨柳、晓风、残月),所以们在利用情感体验法鉴赏诗歌的时候还要注意:──依景索情,联系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给三幅画起的名字分别为:《长亭别离图》《扁舟远行图》《晓风残月图》
7、播放《雨霖铃》的FLASH作品。让学生综合感受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8、教学延伸。让学生举例(要求最好是学习过的名言名句),并运用情感体验法来鉴赏例子,教师点评。
9、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嚣张的组长下岗了
- 诗人和美女
- 我的酸甜苦辣老爸
- 老妈是侦探
- 我的弟弟
- 我亲爱的表弟啊
- “皮球”
- 刚哥哥
- 我的狡猾老妈
- 神奇的书
- 幻想之行第七章第二个言灵
- 幻想之行第六章魔法的激战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朋友
- 好友王心怡
- 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
- 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
-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 扬琴演奏传统曲目的历史发展脉路及现状
-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 扬琴教材编写之探索
-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 少儿扬琴教学探究
-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 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探索
- 甘树兵:影响人声歌唱音色的两个因素
- 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设备的研制音频处理电路的设计
-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
- 《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中的“其”
- 《游褒禅山记》读后
-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 关于“做了女婿换来的”:《拿来主义》中一条欠妥的注解
-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逍遥游》(节选)思路分析
- 《诗经》两首
-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
- 雷雨
- 《窦娥冤》学案
- 《逍遥游》篇旨
- 何妨让祥林嫂“美”起来——对课文《祝福》彩图的建议
- 第一部以考研为主题的小说——青春无悔(1-5)
-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