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16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派诗歌的特点。

2、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

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

2、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送别》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更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

我们学过很多送别诗,但是在《赠汪伦》里,我们体会不出悲伤的情味,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我们不敢悲伤,怕王勃笑话,在《送元二使安西》和《送孟浩然之广陵》里,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悲伤。那么,让我们在这首《雨霖铃》里,尽情地悲伤,忘我地“销魂”吧。

二、介绍柳永

生平:课下注解足矣:柳永,……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望海潮》得以推荐给孙何,借因歌伎故。)……柳永通晓音律(因此,诗歌有音韵美,有音韵上的雕琢)。……

柳永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他对北宋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语言通俗易懂,音律优美动听,使“凡有水井饮处,即能歌柳词”。

三、教师范读或范背,让学生了解节奏,因为词的节奏不像诗一样整齐划一,也不像表象那样按标点读过即可,它在标点内外还有些声断气不断的节奏

节奏如下(可用多媒体展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调名《雨霖铃》是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中闻铃声,起悼念杨贵妃之思,因制此调以寄恨。因此,此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能尽委婉凄恻之意。我们在诵读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这一点,虽然我们不能再听到这个调子的音乐,但我们依然从词的节奏里感受到缠绵悱恻之情。

四、解读诗歌

1、根据课下注释,消除字面上的障碍。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片的画面,并为这两个画面命名。

学生可能的最佳回答:

第一幅:“长亭送别”:一个秋天的傍晚,骤雨刚刚停歇,空气格外清新,寒蝉在柳树梢上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都城外,长亭边,为送别而搭起的帐篷里,离别的筵席上有两只斟满酒的杯子和几盘几乎未动过筷子的下酒菜。离别的人儿想要举杯却又放下,牵起情人的手,叮嘱叮嘱吧,却哽咽不能语,任凭泪水挂满脸颊。岸边又传来艄公的催人赶路的呼唤。想我此去,一路上烟波浩渺,暮霭重重,一直朝着那烟波暮霭的深处廓大的楚地而去。

先来评价这样的回答的好处:

⑴“寒蝉在柳树梢上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描绘出寒蝉无意增愁绪,是人内心充满愁情,才把无意的鸣叫听成有意的增愁。

⑵“离别的人儿想要举杯却又放下”把“无绪”表达的很具体、传神。

⑶“离别的人儿想要举杯却又放下,牵起情人的手,叮嘱叮嘱吧,却哽咽不能语,任凭泪水挂满脸颊。”表达得很准确。不知道是不是注意到“竟”这个字。“竟”表达的是出乎意料,原以为叙得了离情,不曾想拉起手儿想要说说我想要说的,可一句话也说不出,只能默默地任由泪水挂满脸颊。也许是有太多的话要说,却又不知从哪儿说起,也许临别时语言总是显得那么苍白,那就不说了吧。可是总想对你说些什么,而我将搭乘的兰舟已催了几回了,所以,急切想表达而又无力表达的痛苦使我泪流满面,我怎么能这样一语不发地就离开你了呢?

后来,传奇戏曲中常有“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的唱词,却没有柳词凝练有力,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表达到“竟”字所带来的意境。

除此之外,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解释,特别是细节的再现上?

⑴从诗歌的整体上看,“骤雨初歇”表现的不是下雨后的空气清新,词人取其“萧瑟”之意。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凄切的蝉声,这才更增添离情的悲凉。

⑵“念去去”一句,可以表达得更好。固然把它理解成“想我此去”是对的,但与朗诵起来的效果差得较远。词带有音乐性质,说“去去”而不说“此去”既出于对音乐性的考虑,像柳永这样善于填词的人一定还有意思上的考虑,我们从朗读上可以找到这层意思:想我此行,去路茫茫,离你越来越远。“去去”。因而,接着,视线就与浩渺的“烟波”,重重的“暮霭”,寥廓的“楚天”接上了。而且,在情感上,这样阅读,“念去去”一句也能使上下的情感得以贯通。上面说到,我要与你话别,却哽咽不能语,想我此行,去路茫茫,离你越来越远。离了你,我就要走向那迷茫的“烟波”和重重的“暮霭”背后那一望无际的“楚天”了吗?而在那迷茫、看不清的世界里,我是多么的没有依凭啊。

第二幅:“羁旅长愁”:让我们不要悲伤了吧,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虽如此说,却哪里能忍受在落寞的清秋里离别,今宵别去,明晨临岸,酒醒梦回,只见拂晓清冷的风习习吹拂着萧疏的岸柳,一弯残月挂在柳树枝头。接下来的年复一年里,纵然遇到良辰美景,对我而言又有什么用处呢,即便心中涌起无限的情意,我又能向谁诉说呢?

照例先来评价这样的解读的好处:

⑴在“多情自古伤离别”与“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间的衔接解读得好。词人宕开一笔,也许是劝慰情人,也许是劝慰自己,可是马上又否定或者说掐断了不能悲伤,不要悲伤的想法,说明此时在词人的心中充溢着愁绪离情。

⑵把“此去经年”解读为“接下来的年复一年”,很精彩,不直接翻译成“很多年”而是用了“年复一年”。“年复一年”不仅表达了“很多年”的意思,还表达了因为你不在身边的“百无聊赖”和生活的无趣。

除此之外,大家是否注意到“今宵酒醒何处?”的“何处”?为何不说“今宵酒醒之处”。读出“何处”的特殊意味了吗?“何处”一来说明此去之地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而这种陌生使我更加的想念你;二来表达出我沉醉于与你相别的悲痛之中,哪管兰舟将我载往“何处”呢,你不在身旁的地方对我而言都是异乡。这样我们才能读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里包含的不仅是凄清的气氛,还有客情的冷落,离愁的绵邈。表面上似乎轻描淡写,内里却感情厚重。这也是为什么古人难将这句诗如画的原因,因为它的情感不能单从景物上传达出来。可谓“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2、我们接着来看看,柳永的这首《雨霖铃》为什么能让我们这么沉醉呢?

我们学过很多送别诗,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豪壮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涯若比邻”,或者看到的是不关于己的别人的离别,只有这一首虽然写的也是别人的离别,但却能触动我们的心,这是为什么呢?

这固然是爱情的美好让我们沉醉,但一定跟词人运用的某种手法有关。

⑴柳永擅于铺叙,情感在这样展开的叙述里得以细腻的表达,也是在这样长长的叙述中,读者的心被牵引了进来,把主人公的所感所想当成了自己的经验,有了共鸣。

⑵这首词的下片运用了大量的虚景,想到别后生活的“不堪”,使现在的别离更加的不忍。因此,虚实结合着描写能使感情加倍地表现出来。

⑶借景抒情。开篇的景先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为后文的情感表达奠定了感情基调。下片中的“今宵”句,更是把悲情推到了极致。

五、让我们再一次朗诵《雨霖铃》,感受朗诵所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情感享受

“更/与何人说”。这样停顿,似哽咽不能再语状,有一种有尽而未尽之势,似乎说完了,但好像还有后语。

六、布置作业

课堂上的解读是否还有未尽之解,请同学们回去再多次朗诵,多多体味,直到成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书是我的好伙伴
我家的清晨
美丽的故乡
温暖的蜡烛
老蜘蛛的一百张床
冰小鸭的春天
时间的启示
教师节的早上
小河里的老妖精
第一次没完成作业
想当科学家的我
假如我有一根仙女棒
外婆老家的秋天
梅花
我尊敬的人
成都租房合同
租房合同样本
租房合同下载
租房合同范本
个人租房合同
标准租房合同协议
上海租房合同
北京租房合同
租房合同文本
个人出租房合同
租房合同书
租房合同模板
租房合同格式参考
出租房合同
租房合同样板范文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新课标感受新景观
谈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影响罚球成功率的因素
“问”出新天地——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构建多元化语文课堂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说课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片断及反思
《她是我的朋友》课文原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实录、反思及评课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2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1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5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3
《她是我的朋友》教材简说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4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4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6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建议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3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