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之六
学习目标:
1.认识“针、忠、盏、稠”四个生字,会写“忠、导”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进一步寻找辨别方向方法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指南针。
2.课件:天然的指南针(树影、北极星、树叶稠稀、积雪)。
3.生字、词卡片。
4.查找辨别方向的其他方法。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故事导入。(故事主要内容是去野外游玩,不知怎么与同学们走散,迷了路。)
2.设疑:这时你怎么办?(请学生想各种可能。)
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随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
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特殊的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读,在读中正音。
忠(后鼻音)
盏(翘舌音)
碰(后鼻音)
稠(翘舌音)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几种辨别方向的方法,用笔做上记号。
4.讨论交流。(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在2——5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进行研究。(四人小组学习)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问一问
2.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忠实、向导、稠稀、分辨”等词语。并用课件演示文中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了解为什么能辨别方向的原因。
3.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指导书写
1.齐读课文。
2.巩固生字。(从生字卡片中找字的游戏)
(1)我有一颗中国心。(忠)
(2)左右结构的字。(积、稠、稀、针、碰、慌)
(3)找找偏旁一样的字。(积、稠、稀)
(4)一()灯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盏、稀、碰、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指导背诵
1.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教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再次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2.指名说说书中介绍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同时指出这些方法所应用的特殊环境。(有些白天适用,有些黑夜适用……)
3.教师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二、表演课文,深化主题
1.师生配合表演。
迷路的小孩(哭):怎么都是树呀,怎么没有路了,我回不了家了。
太阳:孩子别哭别哭,我来帮助你。现在是中午,你看我照着大树,大树的影子指的就是北方。
北极星:别哭别哭,到了晚上,如果天晴,你只要找到我,就知道北方在哪里了。
大树:我也能来帮助你,你看我的树叶,一面阳光充足,枝叶茂盛,一面很少见到阳光,树叶稀少。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就是北方。
积雪:如果是冬天,你只要看看我就行了,南方太阳光强,我就化得快,而北方同样光弱,我自然化得慢了。
迷路的小孩(擦干眼泪):哦!我明白了,谢谢你们,再见!
2.小组合作表演。
3.选择小组汇报。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齐背全文。
2.说说你在课外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进行交流,并说明理由。
3.仿照2——5节的写法,说说你找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4.总结:大自然不光有很多的天然指南针,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
四、课外作业
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象棋
- 超级爷爷
- 四天与四年
- 豆付西施
- 我的奶奶
- 我们班的四大名人
- 爱的还不够
- 找不到的朋友
- 一位修鞋的老爷爷
- 马路上的交通劝导员
- 父母对儿子的爱
- “同桌冤家”
- 我的新老师
- 我最感恩的一位老师
- 小白兔妮妮系列——妮妮飞上天了
- 谈重新审视师范教育为培养农村师资做贡献的职责
- 文学名著欣赏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 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关系分析
- 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历史、现状与模式
- 优化高师教育资源 强化师范教育功能
- 浅谈图书情报管理策略
- 我国地域文学史编写现状与古代文学教学关系探讨
- 中考文学名著阅读题“亮点”解读
- 2014年《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征稿启事
- 浅议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情报服务
- “十五”系列谈——加强和改进师范教育
- 论《图书与情报》网络采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
- 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
- 在“共享文学时空——世界华文文学研讨会”上的致辞
- “重心后移”: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1
- 《劝学》知识要点和能力训练
- 短文两篇
- 《边城》知识要点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10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7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4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11
- 《装在套子里的人》知识要点及能力训练
-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2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5
- 杜甫律诗五首
- 蜀道难
- 《祝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