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8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丑小鸭》教学探讨

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看到的两个情景——

老师:《丑小鸭》这篇文章说明了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人,经过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某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鸭子就是鸭子,天鹅就是天鹅,天鹅不用怎么努力,最后仍然会变成漂亮的天鹅。不是有这句话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老师:

老师:《买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穷人的悲惨生活。

某学生:老师,我今天上学走过天桥时,也看见有一个小女孩在乞讨。我想把早餐钱给她,又想起爸爸说沿街乞讨的人都是骗子。

老师:

在这时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永远无法像你小时候那样,大人一说,头点得像拨浪鼓一样。

其实,上述两个学生的阅读感受早已经被学者们预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话的美国学者布鲁洛·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就认为,安徒生童话虽然美丽动人广受儿童欢迎,但是对儿童的精神帮助并不大。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子只有通过课本接触安徒生),语文教师们——这个课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你们在今天应该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全集》,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钻研”被删减得只剩“骨头”的课文(虽然因为篇幅原因,这种删减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读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并大胆地和学生们讨论你的阅读印象和阅读感受,而不是搬来教参上的观点“灌”给学生。例如,你大可以质疑《海的女儿》中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人鱼公主——如果你足够“女权主义”的话。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把安徒生当作自己身边活着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人生观念,而不是用“伟大的童话作家”这样的字眼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们从此学会仰视。例如,我们可以用《丑小鸭》和学生讨论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维深度还无法到达,但安徒生作品的内蕴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安徒生童话能让人类变得更好,因为安徒生说过,Life itself is the most wonderful fairy 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

如果是这样,我以为是对安徒生的最好怀念,不管是否是他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是这样,即使到安徒生三百周年纪念日时,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还能鲜活地活在各国孩子的心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足球赛
我眼中的奥运会
学滑板
2020年的摩托车
我战胜了胆小
等待成熟
珍惜爱——读《爱的教育》有感
午觉
一次难忘的游戏
可爱的小狗
假如时光能倒流
游戏币与一元钱
讲环保,人人有责
小百灵的日记本
洗碗
我在党的怀抱中成长
战刀传到我手中
火红的党旗永远飘扬
中国,我们的根
把最美的歌唱给党听
国魂下的赤诚
致内心高贵的信仰
情系中华魂
唤来春风慰忠魂
坚定信念,踏实工作,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中学生八荣八耻演讲稿
做党旗下最亮丽的一盏红绿灯 (先进性演讲稿)
祖国,我们生为您,死亦为您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
万众一心,再造党的辉煌
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
挑战单向度全球化
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偏概全倾向
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哲学宇宙模型和宇宙哲学
科学发展观的法哲学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浅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创造性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创新探讨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思考
《长城》教学设计5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6
“划”出来的“浪花”──《颐和园》教学片段及评析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长城》教学设计4
《颐和园》教学设计8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教学设计7
《长城》教学设计7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颐和园》教学设计6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长城》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的主人──《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