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4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个儿子》是新课程教材第四册的23篇。……………………

【教学目标】

1、会识“既、嗓、拎、桶、晃、甸”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停、聪”等4个字及“胳膊、晃荡”2个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预设教学过程】

一、设疑揭题

呈现矛盾冲突,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找找答案吧!

(同时板书:23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两次初读,要求不一样,第一次初知故事大意,第二次弄清老爷爷“看法”的来龙去脉,了解程度有所区别。)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生自读生字。

(指名读、开小火车读、齐读,正音)

2、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既定、一如既往”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音的,而“拎”字例外,它不是后鼻音,而是前鼻音。“拎”字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令”更相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而不是“今”。

四、读文练句

读这些句子或段落:

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

1、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红)

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⑵ 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⑶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⑷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⑸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 。”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五、读文引疑,重点练读

以疑引读,以读回答,目的是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读出三个妈妈的说话语气,由不同的语气体会三个妈妈的内心世界。然后体会水的“沉甸甸”,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儿子对待妈妈的态度的区别,从而理解老爷爷的话的含义。

1、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文章有哪几个人物吗?

2、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呢?

(呈现老爷爷的话指导读:“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惟独老爷爷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听到了些什么,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以读回答,读得正确的予以肯定;语气表达不当的,适当加以引导。)

3、三个妈妈怎么说自己儿子的呢?练读,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词恰当,引导学生再试着读一读:

(呈现课文第二、三、六小节)

⑴ 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⑵ 又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⑶ (另一个)妈妈 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重点指导读好“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⑴ 师: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呈现句子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⑵ 你听老师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从哪里感受到的?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也能读出妈妈的“累”吗?

(指导读好“可重啦!”、“直晃荡”等词语)

⑶ 这时她们碰到了三个儿子,这些儿子看到妈妈这么累,表现怎么样呢?

(指名学生以读回答,读出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头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妈提水。

⑷ 学到现在,你明白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了吧?谁来说一说?(师把板书中的“?”改成“!”)再读老爷爷的话。

5、此时第一、二个儿子看到这样的情形,听到老爷爷这样说,他们会怎样对妈妈说,会怎么做呢?

六、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不同语气

分角色朗读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每个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理解了这篇课文,能分角色读出课文中人物的不同语气吗?试着小组分角色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分小组分角色读。

3、自己一人多角色练读,然后指名读再齐读。

七、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这组说话练习具有较大的开放空间,除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本文主旨外,还结合自身实际,将孝顺父母的思想植入孩子的内心。

1、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

(呈现句式)

我想对 说:“ ……”

2、生活中你属于第几个孩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3、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几句话写一写。

八、指导写字

1、胳膊、聪、甸、晃荡。

2、重点引导对“胳膊”一词的观察。两个字都是月字旁,“月”字是“肉”字演变而来,也有人称“肉”字旁,你还能写出哪些带“月”字旁的字来呢?你发现带“月”字的字,大多与什么有联系呢?

3、教师范写,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反映出三个儿子的特点,也要反映出故事的主要内容及线索,还要揭示出核心问题:为啥“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却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以上板书可以看出,在妈妈要帮助的时候,只有第三个儿子主动帮妈妈提水,只有他知道体贴孝顺父母,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儿子”。至此,文中道理得以昭示,故板书把课前提出的“?”改成“!”。

23 三个儿子→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头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没有什么特别 会主动帮妈妈提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那一次……
坏习惯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暑假趣事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打蚊子
汗水换来的欢笑
快乐的暑假
可怕的“马路杀手”
一件难忘的事
该不该举手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试析学习共同体的城乡统筹教师培训新策略
试论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
关于高校世界史教学中西比较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
浅谈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综述
关于“人权教育”的学理思考
浅谈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试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高校诊所式法律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国际经贸专业校内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浅谈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作用
试论对新建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浅议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于农民继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心理教育
浅论独立学院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试析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趋势
《小猫种鱼》教案
《画》教案
雪地里的小画家
借生日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松鼠找花生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雪孩子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自己去吧》教案
自己去吧
人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小熊住山洞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组课文第四课《哪座房子最漂亮》
哪座房子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