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7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二、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三、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一、层层分析,指导背诵。

二、以读代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我们今天学习的《寡人之于国也》也体现了孟子的这一主张,并且文中还阐述了他“仁政”的具体内容。

[板书题目]

二、诵读

1.教师范读正音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而走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 数罟(cùgǔ)不入湾(wū)池

养生丧(sàng)死无憾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然而不王(wàng)者 涂有饿莩(piǎo)

2.学生齐读(注意断句,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请学生留意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

三、分析

1.找出文章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全文结构自然呈现。

[投影]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1段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3、4段

斯天下之民至焉 5、6、7段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主要内容(不要求精确,允许存在出人)。

说明: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之故。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接着谈自己的主张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2.诵读第一段

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提示: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施行这样的政策,结果如何?

提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用一句话来概括,梁惠王的困惑在哪里?

提示:“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板书]

于国尽心 结果

梁惠王 移民,移粟 民不加多

邻国之君 不用心 民不加少

(孟子 施仁政 天下之民至焉)

除虐政

指导朗读: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察邻国之政”二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何也?”尽心了,但民不加多。读时应突出其困惑、不解。

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3.梁惠王拿自己于国与邻国之政比较,孟子为什么不直接阐明意见,而用“请以战喻”?

提示:孟子说“请以战喻”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孟子不直接回答梁惠王两国比较的问题,而比较了什么?

提示:弃甲兵走者,五十步与百步走。

说明:梁惠王很自然地回答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不知不觉中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有别。

“五十步笑百步”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含义是什么?

提示: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

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诵读二、三、四段。

指导朗读: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读起来应从容不迫。“以战喻”后可稍长停顿,“则如何”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

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串讲大意,教师订正。

四、提示应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于 焉耳矣 凶 无如 加 好 请 填然 鼓 既接 曳 走 或 直 无 于

五、作业

1.背诵前两部分。

2.理解常用实词、虚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生命书籍 羽毛
磐石的天机
游济南大明湖
亲爱的灾区小朋友
未来
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情系灾区
秋天的校园
鳄鱼馆
有一种爱可以延续
卖报纸
情系灾区、爱满校园
登山
柿子熟了
建筑装饰合同
建筑材料供货合同
土地使用权租赁协议
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租合同
文字秘书竞职演说
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
小学语文教师竞聘演讲稿
工商系统爱岗敬业演讲稿
班长的竞聘演讲稿例文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
公司营销主管的相关竞聘演讲
县财政局企事财务会计竟争上岗演讲稿
竞聘校办产业处副处长的演讲稿
竞聘计划科长演讲稿
邮政局竞职演讲稿
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
关于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
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
浅谈庄子的超脱人生
儒家交往伦理理论和实践的特征和缺陷初探
国民政府农村自治及启示
论哲学与人的爱智危机
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分析萧焜焘的技术哲学思想
从序列论中国古建筑意匠
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启发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乌塔》课文内容
《乌塔》一课一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内容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1
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案例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一练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7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乌塔》教学片断及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