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2
劝学5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4.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5.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登香山
- 擦书桌
- 春天
- 月亮池美景
- 我爱我的书
- 观赏春节晚会
- 我家的小黄雀儿
- “小当家”做饭
- 暖水袋
- 故乡的山
- 续《一束鲜花》
- 春天真好
- 学校的松树
- 续写《一束鲜花》
- 当检测卷发下来的时候
-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下)
- 从Simunic模型看我国审计定价现状(下)
-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初探(上)
- 浅谈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转变(下)
- 论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上)
- 我国CPA审计收费问题的根源
- 会计师事务所出资方式、组织形式与审计收费
- 浅谈企业会计报表审计中涉税问题处理
- 强化公司治理机制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
-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审计风险的探讨(下)
-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新准则下企业收入审计的新思路
- 内部审计沟通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及时性的研究
-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的异同
-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
- 谁为李大钊办丧事
- 关于比喻
- 李大钊:从“效法洪秀全”到“再造中华”
- 浅谈《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中的比喻说理
- 李大钊:为中国引来天火
- 李大钊就义
- 关于五四运动
- 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英勇献身
- 谁是逮捕李大钊的真凶
- 李大钊:从关心青年到领导“五·四”运动
-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 张作霖杀害李大钊经过
- 李大钊政论的风格
- 李大钊与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