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1

寡人之于国也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6

寡人之于国也1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

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由《论语》导入新课。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论辩技巧,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的。

2.介绍《孟子》及孟子散文的特点(结合扩展资料中的相关知识)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诵录音)

(1)要求学生认真听,纠正自己的读音及句读错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教师投影,正音: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①弃甲曳()兵

②涂()有饿piǎo()

③鸡豚()狗()之畜()

④数()罟()不入wū()池

⑤无()失其时

⑥谨庠()序之数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申之以孝tì()之义

明确:①yè②tú涂通假字,同“途”莩③tún彘xù④cùgǔ洿⑤wú无通假字,同“毋”⑥xiáng⑦颁bān通假字,同“斑’⑧悌

4.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讨论交流后,点拨:《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

从具体段落来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课文分析

1.提名5名同学分节朗读课文,检查纠正读音、断句。

2.学生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第1段第1句要把梁惠王“自诩”的口气读出来。末尾“何也”要读得稍重一些,疑问语气加强。

第2段孟子设喻一段朗读时慢一些,语气应平缓。

第三部分排比,对偶句较多,要读出孟子散文的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的特点。要把反问句的反问语气读出来。

3.理清思路结构(在学生讨论、明确段意的基础上,教师板书)

4.学生对照板书,试背课文第1.2节

5.教师示范背诵第一节,指导背诵方法

点拨、诱导:找出重点句,划分小层,理出思路,注意层与层之间的联系,注意关键词和句子的异同,可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两小节。

2.归纳文中的多义词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归纳文言文字、词、句知识

1.检查背诵第一、二小节。

2.归纳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相关知识。

教师采用投影或印发相关提纲,列出所要归纳解决的相关字、词、句,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提问,教师纠错、明确,在课文注释及“思考和练习”的基础上补充。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

一词多义:时,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五彩缤纷的香港
全神贯注
参观月眉公园
四季的声音
丢手娟
山村好地方
暑假开始了
打预防针
快乐的一家子
激烈的抱球接力赛
烤麦子
网上游香港
校园里的早晨
美丽的仙女湖
购书中心
就业导向语境中的高职德育工作创新探讨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意义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学校专业建设
历史地论析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
浅谈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浅析就业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
浅议产学研一体化与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
试论苏南高职院校基于就业导向的吴文化课程开发探索
试论就业导向与中职生全面发展的思考
关于就业导向的远程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
浅谈抓教学改革 促就业导向
试论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学分制与课程体系
试论就业导向寻求制度的保障
关于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孙权劝学》问题探究
《孙权劝学》成语
《孙权劝学》写作特点
《孙权劝学》通假字
《孙权劝学》写作借鉴
《孙权劝学》写作特色
连环画《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课文背景知识
《孙权劝学》判断下面各句是什么语气?
《孙权劝学》词语解释
《孙权劝学》结构分析
《孙权劝学》重点句子分析
《孙权劝学》学法指导
《孙权劝学》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