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某某,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云南的歌会》,我将从教材地位,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第一:教材地位

《云南的歌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选取了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的五篇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三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能力, 分析能力相对提高,同时初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对特定地区的民风民俗了解不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以上特点,我把学习目标设计为:

第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第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尝试教学法授课,通过设计练习让学生根据标题猜想文章的内容,尝试猜想有利于读思结合,使阅读插上联想,想象的翅膀,提高阅读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针对目标一,学生的学法是圈点法,速读课文的同时,圈画出歌会的形式。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云南美》为学生创设情景,再现云南歌会场面,使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一些形式。

针对目标二,学生的学法是诵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在反复的诵读中,归纳总结出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及环境描写的作用。我的教法是朗读教学法,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人物的特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针对目标三:学生的学法是讨论法,在讨论交流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本色生命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和阅历。我的教法是情景教学法,通过播放《安塞腰鼓》为学生创设情景,进一步领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第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云南美》。然后声情并茂的介绍:云南地势雄奇险峻,自然风光绮丽,物产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特殊的民俗,比如,泼水节,歌会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去了解一下云南的民风民俗。

设计目的:播放视频,再现云南歌会的场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出示目标:

1、了解云南歌会的不同的形式及特点

2、通过讨论,朗读,揣摩精彩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3、理解本色生命及其精神文化内涵

三、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迤西 蹲踞 情歌酬和 凹处 譬喻

柞木林 花冠 土坎 箍桶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 ,原名 ,评价 。

3、思考题:看到题目《云南的歌会》你能不能试着猜想或是推测一下文章的内容,作者会写些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主题?请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的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同学们的猜想可能是五花八门的,在尝试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速度课文,揣摩一下作者是怎样构思文章的?引导学生通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通读,让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比较一下自己与作者的哪些构思是吻合的,哪些构思是自己想到的,是否具有可行性,哪些构思是自己没想到的,它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由此确立出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概括作者描写的云南歌会的形式及其特点,人物的特点及文章的主题。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练习设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阅读经验尝试猜想课文内容,尝试猜想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设计文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尝试猜想的内容与文本的内容形成比较,学生会自然而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文章,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有疑而问,思考更加深入。总之,尝试猜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整体感知

(一)1、作者写了云南歌会的三个场面,请概括它们的内容及其特点。

学生带着问题用圈点法,抓住文章中的提示性信息,默读课文,讨论答案。由于概括内容的方法,初三学生基本都能掌握,让他们在比较中提炼出最简洁的答案,并叙述一下概括的方法及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一部分(第1--3段):山野对歌

第二部分(第4段):山路漫歌

第三部分(第5段):春寨传歌

五、局部赏析:

1、精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圈点法,圈画出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诵读品味,反复朗读有关人物描写的语段,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从而分析出人物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分析人物的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学生归纳不全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句子适当加以引导,从而总结出可以通过描写方法,修饰词的运用,叠词的运用等方法进行分析。

在分析环境描写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时,教师可以点拨环境描写都起到烘托人物的作用吗?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后,发现第三段有大段的环境描写,自然而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三段为什么用大段的环境描写,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有:学生运用圈点法,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的语句并通过诵读品味,反复朗读品味出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作者想要强调的东西重点写,强调环境,环境起到什么作用呢?在教师的一再点拨下,有的同学能想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想要强调环境的作用,所以作者重点描写了环境。

设计目的:通过圈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锻炼了他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落实了目标二,渗透了目标三。

六、拓展迁移: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已经能理解到云南的歌会是自然地,淳朴的,有活力的,理解到正是这方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水土养育了这方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人,这时教师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对于这种自然的,淳朴的,有活力的本色生命的艺术表现形式,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们会想到以前学过的课文《安塞腰鼓》,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等,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一些例子,增加学生的阅历。

云南的歌会淳朴自然、融自然、人生、社会于一体,散发着生命的气息,泥土的芳香,感谢沈从文笔下的这些鲜活的生命,让我们重温生命那最初的律动,他本来跳动在我们的血液里,构建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开拓着我们的精神视野,我们一定要不断的传承下去,让它不断发扬光大。

拓展迁移的环节是走出文本的过程,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完成目标三。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对课堂内容的猜想,并深入文本进行学习,探讨,你收获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和感触与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练习的设计让学生尝试猜想,通过与作者的构思比较得出本节课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同时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启发他们提出新问题,锻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徐老师,我想对您说
独自在家
我最喜欢的玩具
打蚊子真不容易
我最喜欢的节日
雷速登
读《感恩老师》有感
帮妈妈作年夜饭
如果我是发明家
拔河比赛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灯谜会
饺子趣事
好朋友
油脂(油料)省间调拨合同
北京市建材采购合同(卫生洁具类)
村任职大学生的竞聘演讲例文
医院门诊部主任的竞聘演讲例文
房管局行风办主任的竞聘演讲稿
北京市混凝土外加剂采购合同(2004版)(征求意见稿)
订单小麦采购协议书
供电分局局长的竞聘演讲例文
北京市建材采购合同(布艺类)
劳务合同书范本
劳务派遣合同书范文
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公司劳务合同样本
农民工劳务合同范本
乡党委书记的竞聘演讲稿
浅谈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立体式词汇教学
试论如何有效组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1]
孔孟之间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后进生课堂的激活
响堂山北齐塔形窟述论
浅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综合写作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论王维诗宗教体验与审美体验之融合
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艺术性
理学实践的失败和清学的兴起
王维“以佛入诗”辨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
文学素材的多层次积累研究
《触摸春天》精品教案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6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7
《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设计1
习作范文:一张难忘的照片
《语文园地四:作文》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触摸春天》教案
《触摸春天》课文原文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一张照片》导写案例
习作范文:一张相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