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12人生

12人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12人生

【教学目标:】

1.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2.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3.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4.练习写作,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教学设想:】

1.本文为自读课文,所以主要问题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只起辅助引导的作用。

2.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3.由于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做充分的预习。主要是:A.排除字词障碍。B.读熟课文。C.课外查找资料:谈人生的文章、格言。D.了解家长对人生的看法。

4.课文结构简单、清晰,所以不应在分析脉络结构上花太多的时间。

5.本文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应该说找出四个比喻句是不难的,但要透彻地理解却不容易,在分析理解四个比喻的含意和含意深刻的语句上应多占用一些时间。解决这个难点时,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交流(甚至争论)应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和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6.初三学生的人生经历很短,生活阅历少,要透彻地理解课文不容易,学习时要注意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要让学生多读谈人生的书,多积累谈人生的名言,从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

7.还要注意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延伸,要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积极地生活、努力地进取,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8.作者的生平经历对理解文本作用不大,所以在学习时不对作者做过多的介绍。只了解国籍等基本情况即可。

9.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掌握如何解读含义深刻的语句的技巧,学习写作的技巧。

10.本节课将采用板块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幻灯展示课题、作者及国籍。

二、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提示字词:

A.读准下列字音:

瞭望瞻望攫取鲑鱼

B.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

流连乐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滞不前

2.默读,看那四个比喻是什么。

读后同学们讨论并得出结论:人生好比是攀登高塔、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板书)(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注意,去掉“攀登”“挖掘”“征服”“劳作”等词是不恰当的。)

三、研讨理解

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课后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这里同学们可以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个比喻是比较细致形象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讨论挖掘。比如,“一百来级”指的是一百多岁。“在某一级阶梯从脚下消失”指的是人的死亡。“最初攀登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越往上走”“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和人们对世界的心理感受过程是一致的……

这里有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教参上说“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有很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总是很难或很少改变的。这里的‘精神’应指性格之类的东西”讨论这个问题时不能拘泥于这个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明显是片面的、肤浅的。这句话还应指“大多数人”在心理、思想上所达到的高度,他们或由于自身智力和能力所限,或由于缺乏奋斗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达到一个超越常人的高度,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只能庸庸碌碌地终其一生,所以“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加上这样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2.请同学们继续讨论:

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课后一题的第2小题)

在这里教师可以视情况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该说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顺利解决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学生不能顺利解决教师则给以一定的引导:课文在写每种人时都有一些关键词使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词。如写“地洞”段:“他们从事向思想深处发掘的劳动”;写“广阔领域”段:“军事远征诱惑着他们,而权力就是他们的乐趣。他们永恒的愿望就是使他们能更多地占据男人的头脑和女人的心”;写“工场”段:“对于他们,只需要不多的知识和经验就够了”

(注:在讨论每一种人时,也不要放弃朗读,但通读各段也没有必要,可择要朗读)

四、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后,这次感知是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上。

1.明确:课文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这四个场面不在一个逻辑层面上,“高塔”部分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是包含所有人的。后面三大人群则分别写了三类人,这三类人只是分别代表一个局部性的人群,而这三类人合起来并不等于人类的全部。(在此和同学们一起对照板书回忆、整理。)

2.既然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体会作者表明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讨论后板书)。

五、探究解疑

通读全文,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吗?

此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所以可讨论的问题也不是特别固定,比如全文的最后一句就很不好理解:“当一些亲切的思想给他以馈赠,他是知道的,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学生找出的问题主要也用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

六、感悟人生: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或者是这三种人都不是你的人生理想,那么你想有怎样的人生?)

此处的讨论仍然是开放性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但此处事关生活观、人生观等重大的原则问题,所以在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时,教师还要做一些启发引导工作。

七、写作训练:

1.首先请同学们说出本文在写作上给你哪些启示?(比喻论证、清晰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哲理化的语句等)

2.运用你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技巧,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A.给课文加一个议论性的结尾。(要符合课文主题)

B.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此题如有时间则在课上展示,如学生不能当堂完成,则另外安排时间展示)

附:板书设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都是下雨惹的祸
难忘的除夕
家乡的变化
思念
春天
舟过安仁
春雨
读书伴我成长
二十年的家乡
给外国小朋友的一封信
课堂上的小插曲
读《我对钢琴的情缘》有感
20年后的故乡
珍惜水资源 创造美好生活
老鼠开会
地税局局长的竞聘演讲
竞选学生会主席一职的演讲稿例文
政府采购合同(专用条款)
传输中心主任一职的竞聘演讲稿
政府采购合同(2008版)
政府采购协议
政府采购委托协议书
北京市茶叶采购合同
系研会主席的竞聘演讲稿
成教学院副院长的竞聘演讲稿
食品采购合同
大屏幕彩电政府采购合同
竞聘建设规划总经理一职的演讲稿
北京市农作物种子采购合同
传输中心主任的竞聘演讲例文
试论如何将新闻英语教学引入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
探析影响英语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因素
浅谈教育行动研究与英语教师职业发展
报刊流行词语的出现原因及修辞运用
话语分析二十年
浅谈现代英语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浅谈语篇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
浅谈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与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常见修辞的作用
对汉学论著翻译规范的探讨
浅议语篇分析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以鲜活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文采训练之广告口号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更要重视英语听说训练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实录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9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5
《永生的眼睛》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材简说
《永生的眼睛》教学建议
愿天下盲人的眼睛恢复明亮──《永生的眼睛》读后感
《永生的眼睛》一课一练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1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7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8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永恒的教育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1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