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19鱼我所欲也教案

19鱼我所欲也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9

19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课时

1、 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明确重点字、词、句翻译,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试将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二段分为两层,并分析其中作者用到 的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

一、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四种“本心”:侧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礼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只要不丧失这些“善心”,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第二课时

二、导入:一条鱼、一个熊掌放在你的面前,你怎么选择?为什么?

三、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把握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⑴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这个论点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引出的。先以活常理比喻论证,再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更为珍贵的,当二者不可兼得,选择最珍贵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样道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也用了对比论证。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引出论点。

⑵ 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① 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巧妙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想得到,但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重要,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情况下,就必须“舍生取义”。

② 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③ 正反对比论证。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④ 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强调了要讲“义”,“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会接受,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 2、理解文章重点

⑴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明确: “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国家、社会贡献,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⑵“故患有所不避”“患”指什么? 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⑶ 文中提到 “非独贤者有是心”、“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明确: “是心”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本心”指“舍生取义”。

⑷ 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明确: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⑸ 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明确:“富贵不能淫”即高官厚禄收买不了。

⑹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明确: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3、 难点突破:论点提出之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论述的?(分析论证思路)

明确:第一段首先运用了道理论证,从正面论证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义),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不义)。接着再从反面论证,如果人只是求生恶死,那么便会不择手段。然后再用对比论证,指出有一些人认为“义”重于“生”,所以他们不贪生,不避死,能够“舍生取义”。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持而不丧失。第二段从正面举例论证,自古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证明最普通的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重义轻生。然后从反面举例,与前者对比,分析了一些人“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却“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原因是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接着以一个反问句“是亦不可以已乎”来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 四、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五、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明确: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六、延伸思考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 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 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3 
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五、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明确: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六、延伸思考 :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 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 怎样的选择呢?  
(解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玩具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读《感恩老师》有感
打蚊子真不容易
徐老师,我想对您说
灯谜会
如果我是发明家
拔河比赛
好朋友
雷速登
饺子趣事
我最喜欢的节日
帮妈妈作年夜饭
独自在家
北京市建材采购合同(卫生洁具类)
供电分局局长的竞聘演讲例文
房管局行风办主任的竞聘演讲稿
乡党委书记的竞聘演讲稿
北京市建材采购合同(布艺类)
医院门诊部主任的竞聘演讲例文
订单小麦采购协议书
农民工劳务合同范本
北京市混凝土外加剂采购合同(2004版)(征求意见稿)
油脂(油料)省间调拨合同
劳务派遣合同书范文
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公司劳务合同样本
劳务合同书范本
村任职大学生的竞聘演讲例文
浅谈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对优化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探究多元化写作评价方式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浅谈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语篇分析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易氏源流考辨
浅论大学生文学修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浅谈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清末经学的解体和儒学形态的现代转换
浅析重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之特色与有效利用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教育评价问题
高职模具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浅谈基于ESP教学理论的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再论易氏源流和易水
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触摸春天》教材简说
《触摸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2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9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8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5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9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4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7
勇气的翅膀──《触摸春天》读后感
走进文本,走出文本──《永生的眼睛》综合性学习案例
永久的春天──《触摸春天》读后感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6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3
《触摸春天》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