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02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色的性格。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性格特点,可用小组辩论的方式,通过比较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多方面的不同来读懂课文。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引导:一是生长特点不同;而是性格特点不同;三是小柳树前后的表现不同。重点抓住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比较、体会。这样课文的含意就不难理解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二、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学生读不准的生字,教师教读。

3、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

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

4、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

⑴ 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⑵ 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

⑶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评语气怎样合适?

四、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自己加个结尾。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生词:

枣树 浅绿色 光秃秃 忍住

虽然 乘凉 意思 呗

学生开火车认读。

2、课件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

比 服 浅 漂 啦 啊 怎 思 穿 弯

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三、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院子 树枝 浅绿色 又细又长

衣服 漂亮 怎么 弯弯曲曲

1、学生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表演。表演之后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学生对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故事很感兴趣,能积极的读课文。通过读,学生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今后教学中也应加强读的训练。认读生字和书写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爱画画
秋游连续剧
悠悠母校情
我的理想
练毛笔字
无题
宠物世界
紧张的十分钟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在比赛中成长
和月亮聊聊天
家乡小镇
当官的烦恼
交通安全
看《鲁滨孙漂流记》观后感
医生先进事迹材料
农机局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学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烟草公司销售部先进事迹材料
转业军人先进事迹
乘务长先进事迹材料
劳动局副局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事迹材料
市审计局干部事迹材料
中铁总公司优秀青年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集团公司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事迹材料
市政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争做知识型职工标兵先进事迹
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铁路项目经理事迹材料
论1931年荆江地区的赈务
谈如何提高CPA审计质量
网络化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分析邓小平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加强乡镇内审工作
构筑乡镇审计工作发展平台
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审计
弗莱的文化理论实践研究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把握“三个对于”搞好外资运用审计
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使命
实质重于形式:一条容易引起审计失败的会计原则
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
企业偷漏增值税的审计切入点
读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体会
读《老人与海》有感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让不和谐奏出美丽音符──谈《老人与海》的课堂教学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送友人入蜀》解析
《蜀道难》赏析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不落的太阳──读《老人与海》
读《老人与海》有感
《蜀道难》赏析
《老人与海》写作特点
《蜀道难》教学设想
《蜀道难》备课笔记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学资料
《老人与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