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一分钟》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我感悟”是学生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拓宽、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丰富学生语言实践的形式。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4、通过学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组织游戏:
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谈话。你觉得一分钟长吗?
2、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什么?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学生质疑。
三、合作探究,感悟课文
1、思考:
迟到一分钟怎么变成二十分钟呢?认真读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交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3、集体交流:
你们小组都读懂了什么?
(教师相机指导。)
4、指导学生朗读。
5、读完课文,你觉得这一分钟重要吗?为什么?
四、结合实际,自主学字
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
读准字音、给生字找朋友、自学生字笔顺,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板演范写,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3、将学生写的生字展示评比。
五、深化认识,实践拓展
1、组织学生从活动中体会“一分钟”的价值。
⑴ 通过查资料说明,人们一分钟能做多少事。
⑵ 在你的生活中,一分钟能干多少事?动手试一试。
2、以“我一分钟能做什么”为主题,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时间的宝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写给朋友的信
- 我
- 了不起的番禺人
- 王浩你在哪里
- 一个神出鬼没的人
- 难懂的父爱
- 微笑的背后
- 可爱的我
- 新版乌鸦和狐狸
- 小松松过的第一次生日
- 我忧我思
- 一个笑对人生的阳光女孩
- 卓雨润心(心语)
- 解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 野炊
- 曲棍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特点及训练方法
- 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 《海录碎事》及其文献价值
- 中西“和谐”文化对比
- 柏拉图的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
- 试析印度坚持“麦克马洪线”是正式边界的历史防线
- 探析家风的文化内涵
- 试析19世纪英国医学社团对医德伦理规范的影响
- 社会化媒体的社会控制
- 论我国灾害教育的发展困境与路径选择
- 试论歌德“意蕴说”对黑格尔“理念说”的影响
- 小议恩施州生态建设中的执法环境
-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汉英新闻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 读《乡土中国》品中国乡土
- 小组工作缓解小县城学生高考压力的应用研究
- 《夹竹桃》教学设计
- 《夹竹桃》教学设计
- 《南海上的明珠》相关知识
- 《南海上的明珠》相关知识
- 《夹竹桃》教学设计
- 《南海上的明珠》相关知识
- 《南海上的明珠》教学设计
- 《夹竹桃》片断赏析
- 《南海上的明珠》相关知识
- 《夹竹桃》课文
- 《南海上的明珠》相关知识
- 《夹竹桃》教学札记
- 《夹竹桃》教学札记
- 《夹竹桃》教学设计
- 《夹竹桃》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