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燕子专列》 趣闻故事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型小,体长13~18厘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
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筑巢,最喜接近人类。燕子一般在4~7月繁殖。
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
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
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不能伤害它。。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小偷们的一封信
- 我
- 妈妈的爱
- 成长的故事
- 开心果
- 一个淘气的小男孩
- 我的聋子外公
- 母爱的伟大
- 瞧,我们这个班级……
- 我佩服“棒棒”
- 凿石梯的老伯
- 我的邻居黄阿姨
- 我的好爸爸
- 邻里之间
- 体验盲人
-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 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研究
- 磨炼教育小目标自我管理的尝试
- 浅谈人本主义恶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 构建校园网络的几点思考
- 《一身是胆的工人代表》教学设计
-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性研究
- 化被动为主动,促进双边教学活动
- 谈谈教学中的人际交往
- 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
-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 全球化背景中的公民与公民教育
- 探索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哲学与教育经济学(下)
- 任务导向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信息教学技术设计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读写相长──《少年闰土》案例分析
- 《少年闰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抓住人物描写示范点,进行读写结合──《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
- 利用录音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少年闰土》课例
- 《少年闰土》教后反思
- 《少年闰土》课后反思
-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细微处去探究平凡中见感动──《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 还语文教学一份乐趣──《少年闰土》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