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夸父追日》教学建议
一、教材简说
夸父追日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原因。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如,课文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3小练笔的指导。课后的泡泡,实际上是一则小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要提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节的有趣、好玩上,应该多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会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组(册)的学习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校友谊
- 快乐生活之放炮大赛
- 雷雨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悲伤
- 我爱家乡的苹果梨
- 小书谜的我
- 我爱我家的玫瑰花
- 爱美的小猫
- 假如我会变
- 老师压堂学生心慌
- 故乡的杏子
- 我的发明
- 未来的汽车
- 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
- 让优秀传统美德和文化占领学生思想高地
-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立法缺陷及其重构/欧锦雄刑法论文(1)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 贪污受贿性质之界定/陈小林刑法论文(1)
- 合同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之探析/向隆鸣刑法论文(1)
-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试论我国刑法第129条中的严重后果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民俗文化中汲取语文教学营养的有效途径
- 国家犯罪的犯罪形态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设计中的体现
- 谨防传统文化的“山寨化”
- 谈裕固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 论想像竞合犯
- 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 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 《飞向蓝天的恐龙》导读
- 《呼风唤雨的世纪》议课实录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整理及评课
- 《乌塔》罗嗦几句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 《乌塔》有感
-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课时(初稿)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建议
- 《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
-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难句解析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